发布时间:2024-09-16
中国体育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7107亿元跃升至2737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86%,远高于同期GDP增速。这一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国家对体育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是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的重要作用。
在运动医学领域,作为“体医融合”学理支撑的运动医学事业在过去十余年取得长足发展。然而,全国政协常委葛均波指出,我国运动医学学科归属问题并不明确,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还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他建议明确运动医学属于医学而非体育学,属于临床医学而非基础医学,并构建科学的运动医学学科体系,将运动医学划分为运动促进健康、临床运动医学、运动康复三个主要学科群。
在竞技体育方面,香港特区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全国政协委员林大辉提出,应增加资源,优化精英运动员培训系统,改善体育设施,提升对学校体育的支持。他还建议采取“结对子”方式,促进香港与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城市的体育组织长期合作,共同提升体育水平。此外,成立“大湾区体育发展局”,专业化制定体育运动发展政策,将有助于推动国家“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校园体育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杨扬指出,体育中考制度虽然增强了学校、家长及师生对体育的重视,但也出现了“应试化”倾向。她建议提高思想认识,科学设置测试项目内容,改革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完善监督制度,营造公平的中考体育环境。
冰雪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马华东建议创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新疆阿勒泰)冰雪体育示范区,以充分利用阿勒泰地区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和悠久的冰雪体育历史。他提出,应加快推动示范区建设,给予配套政策支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全国政协委员李玛琳指出,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已逐渐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举措、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当前体育统计工作中存在分类不明确、统计指标体系不统一等问题。她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制度,健全完善体育产业统计调查制度,以准确反映体育产业发展全貌。
为了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完善体育产业统计调查制度,为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深化体医融合,明确运动医学学科定位,构建科学的学科体系;三是加强校园体育建设,改革体育评价体系,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习惯;四是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体育示范区;五是促进区域体育合作,发挥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做强做优体育产业,才能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坚实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