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里长“飞丝”太大?口腔专家:不宜自行戳破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医生啊,我嘴里有个‘飞丝’,很久了也不见好,要怎么办啊?”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越秀院区口腔黏膜病科医师唐智群接诊了一位因“飞丝”而食不下咽的患者。这位53岁的患者平时喜欢喝酒,尤其偏爱油炸香脆的下酒菜。几天前吃饭时,他突然发现嘴里长出了一个豌豆大小的紫黑色血疱。

“飞丝”在潮汕地区被称为“飞扬喉”,实际上是口腔黏膜里的创伤性血疱。唐智群解释道:“这叫口腔黏膜创伤性血疱,常是因进食过烫食物、仓促咀嚼大块过硬食物或吞咽过快,擦伤黏膜,使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

这种血疱通常发生在软腭、咽部、两颊咬合线附近或口角区等处。血疱大小不一,较大时直径可达2-3厘米,疱液起初是鲜红色,很快转变为紫黑色,疱壁薄,容易破裂。一旦破裂,淤血流尽后创面疼痛明显,会影响吞咽。

当发现口内出现血疱时,专家建议不要慌张,更不要自行戳破。唐智群指出:“如果只是单个较小的血疱,可暂不处理,但要避免使用出现血疱一侧的牙齿咀嚼食物,减少对血疱的刺激;若血疱较大,建议及时就诊。”

值得注意的是,血疱破溃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继发感染,形成糜烂或溃疡,同时加剧疼痛。因此,建议血疱过大时及时就医。唐智群提醒:“狼吞虎咽或者吃太硬的食物往往就会损伤口腔黏膜。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不吃过烫、过硬和过于尖锐的食物,也不要仓促咽下过于大块的食物。”

此外,一些血液系统的疾病可能会出现以口腔黏膜血疱为首发症状的情况。因此,在无进食过烫食物、仓促咀嚼大块过硬食物或吞咽过快的情况下,如果口腔黏膜出现较大的血疱,或者反复出现血疱,就要警惕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应及时就医检查。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绝大部分的成年人以及近九成的学龄儿童都或多或少地被口腔疾病所困扰。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口腔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以维护整体健康。

总之,面对口腔“飞丝”问题,我们应该保持冷静,遵循专家建议,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同时注意预防,以维护口腔健康。记住,口腔健康不仅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更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