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人那么富有,为什么却偏爱清汤寡水的蒸菜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杭州萧山,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却偏爱清汤寡水的蒸菜。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萧山人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坚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平衡。

萧山蒸菜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周礼·天官·食医》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凡食齐视春时,凡羹齐视夏时,凡酱齐视秋时,凡饮齐视冬时”的饮食观念。这种顺应四季变化的饮食习惯,正是蒸菜文化的基础。萧山农村过去家里有土灶,烧饭的同时,上面放一个竹蒸屉,饭烧好,菜也蒸好了。这种“一锅两烧”的智慧,既省柴省时,又健康好吃。

随着萧山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悄然改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萧山人开始接触并喜爱上了粤菜。粤菜以其清淡、精致的特点,与萧山传统的蒸菜文化不谋而合。这种变化反映了萧山人在经济发展中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然而,萧山人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蒸菜文化。相反,他们将这种烹饪方式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赋予了新的内涵。例如,萧山人将蒸菜与健康饮食理念相结合,强调清淡、营养均衡。同时,他们也将蒸菜与环保理念相结合,提倡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

萧山蒸菜背后,体现的是江南文化特色和地域认同感。正如一位萧山网友所说:“萧山老底子,主要蒸菜为主,我小时候,饭要吃蒸的鸡蒸饭(没有鸡肉的哦,就是饭烧得干,有嚼劲),干菜螺蛳汤蒸蒸,猪头酱酱,鸡冠油甜酱顾顾,味道蛮实赞来。”这种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坚持,正是萧山人对地域身份的认同。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萧山人依然偏爱清汤寡水的蒸菜,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坚持,更是对健康、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它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