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发现,化妆品中含有致癌物质成分,消费者需谨慎选购!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化妆品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这一发现引发了公众对日常护肤安全的担忧。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市场上相当比例的个人洗护用品、化妆品及香水等产品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酯(PAEs)这种物质,其中香水的检出率高达92.3%。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和化妆品生产中的增塑剂。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成昌梅指出,指甲油中这种有毒成分的含量最高。它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能导致男性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甚至引发睾丸癌;同时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还可能危害未来生育男婴的生殖系统。

除了邻苯二甲酸酯,化妆品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有害物质。例如,煤焦油常被用于治疗皮肤问题的护肤产品中,但其代谢物多环芳烃具有致癌性。重金属如汞、铅、砷等虽然能快速美白,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色素沉淀、过敏性皮炎,甚至皮肤癌。此外,十二烷基硫酸钠、甲醛、二苯甲酮等成分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面对这些潜在风险,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首先,要仔细阅读产品成分表,避免购买含有上述有害物质的化妆品。其次,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正规渠道购买,减少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再者,简化日常护肤程序,减少使用化妆品的种类和频率。最后,考虑使用天然或有机认证的化妆品,这些产品通常含有较少的化学添加剂。

然而,仅靠消费者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我国对邻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给监管带来了困难。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李洁指出,由于缺乏标准的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目前对这类物质的监管还存在真空。

相比之下,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欧盟自1999年起就对儿童用品和玩具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浓度不得超过0.1%。美国虽然没有全面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但要求必须在标签中标明,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鉴于此,我国亟需完善化妆品安全监管体系。一方面,应尽快制定相关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为检测和监管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化妆品安全信息公开机制,让消费者能够方便地查询到产品的安全信息。

化妆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管体系,提高行业自律意识,培养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真正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让美丽不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