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理论指导中医药实践 黄从新教授谈心律失常防治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黄从新教授,这位70多岁的医学泰斗,依然活跃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第一线。他的一生,都在为一颗颗“心”而奔忙。

“我这辈子,就只想当一个合格的医生。”黄从新教授如是说。这句话,道出了他从医40余载的初心。正是这份执着,让他在心律失常防治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黄从新教授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不仅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还获得了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现任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多个重要职务。

在心律失常防治领域,黄从新教授的贡献可谓硕果累累。他带领团队攻克了房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难关,改进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方法,使手术的即刻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他还组织了5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制定了6项“专家共识”,举办了14次国际论坛,为普及、推广经导管射频消融房颤这一治疗策略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黄从新教授并未止步于此。他深知,西医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中医药在心律失常防治中同样具有独特优势。他指出:“中医药在心律失常领域展现了独特的临床价值。例如,参松养心胶囊作为一种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药物,已经在多个循证医学研究中证实其对窦房结病变、房颤等心律失常问题的疗效。”

络病理论,这一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医理论,在现代医学的验证和改良下,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吴以岭院士团队通过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的实施,成功构建了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黄从新教授认为,中医药在心律失常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多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他强调:“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中医药需要积极吸纳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的验证和改良。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全球人民的健康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对于普通民众如何借助中医药来保护、促进微血管的健康,黄从新教授给出了建议:“民众可以通过改善生活状态、适当运动等方式来保护微血管健康。此外,中医药在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维护微血管完整性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例如,一些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中成药,经过严格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能够有效保护微血管,是民众保护微血管健康的良好选择。”

黄从新教授的一生,都在为“心”而战。他不仅在医学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始终怀着一颗医者仁心。他曾说:“让所有中国人,包括最穷苦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这是他的信条和人生追求。

如今,黄从新教授又有了新的梦想——“一张健康网,一生健康情”。他正在推动湖北省心血管病防治“健康网”的铺就,希望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将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送到荆楚大地的父老乡亲们手中。

黄从新教授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医者的传奇,更是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焕发新生的缩影。在他的引领下,络病理论正在为心律失常防治开辟新的道路,为全球人民的健康贡献着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