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内心强大,是救赎一切的良药

发布时间:2024-09-15

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又将是你灵魂的摆渡者?对于这个问题,或许每个人都在一生中不断探寻答案。

小说《摆渡人》用一个感人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

故事的女主角迪伦,在15岁之前的生活是孤独而压抑的。

在一次火车事故中,她成为唯一的受害者。

死后,意外遇到了摆渡人崔斯坦。

两人一起穿越荒原,逐渐产生爱慕之情,最终互相摆渡,回归人间。

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就一举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版权销售到33个国家,感动了无数读者。

读完这本书,定能明白: 内心的强大,是救赎一切的良药。

1
与其埋怨命运,不如改变自己

自从父母离异后,迪伦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但母亲忙于工作,从未真正了解她,老师与同学们也常常嘲弄她。

很长一段时间,迪伦对命运充满怨恨。

直到15岁,她决定去找在阿伯丁的父亲。

最终,火车脱轨,她成了唯一的遇难者。

起初,迪伦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寻找大部队时却遇到了摆渡人崔斯坦。

崔斯坦告诉她: “你并不是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而是唯一一个未能逃脱的人。”

话音刚落,迪伦愣住,久久未能回复。


短短十五年间,她经历了无数波折。

她原以为只要找到父亲,生活就会变得美好,没料到上天却未曾放过她。

崔斯坦本以为她会情绪失控,然而出人意料,知道真相后,迪伦反而松了一口气。

既然从未拥有,那又何必畏惧失去。

尽管再也无法见到母亲和朋友,再也无法与父亲相见,但幸运的是,她依旧活着,依旧是她。

若总是埋怨现实,不愿面对和接受,反而会活得愈加艰难。

当勇敢迈出那一步时,便没有可畏之事。

克莱儿曾言:“人生在世,就是不断地失去。”
人生就是经历不断的失去。

我们因失去爱情、友情而痛苦,因失去学业、工作而黯然。

但除了接受,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我们不能在原地停留,无法被悲伤的情绪所束缚。

毕竟,时间从不等待。

与其因埋怨命运而耽误行程,倒不如趁早接受一切,努力改变自己。

慢慢地,我们会发现那些过往已然释怀,而自己变得愈加成熟。

人生,就是在拥有与失去之间不断徘徊。

2
与其惧怕痛苦,倒不如保持内心的平静

崔斯坦告诉迪伦,每个人都需要穿越自己的荒原,才能抵达心灵的乐园。

迪伦起初以为荒原是平坦的草地,鲜花繁盛,然而走了几天却叫苦不迭,因为路途荆棘丛生,恶魔横行。

但崔斯坦却告知她,这一切都是迪伦心灵的反映。

原来她在隧道中走出时,以为离阿伯丁只差一半的路,但其实在内心的高原之上,满是山丘与荒凉。

她不喜欢锻炼,走路时就觉得是上坡路;心情低落时,荒原便阴云密布,狂风四起。

甚至崔斯坦的模样,也是因为她内心深处最信赖的样子。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你所看到的世界,其实是灵魂在现实世界中的遭遇与情绪的反映。

而解决困境的方法,正是克服恐惧,保持内心平静。


我们的世界不也是那片荒原吗?眼前的困难,正是我们生活中源源不断的困扰,而这些其实是心中恐惧的投射。

你爱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却发现坏事接踵而至;你常常诉说工作压力大,却转身便被裁撤。

可否察觉到,正是你的负能量情绪,引来了这些糟糕的事件。

世界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个内心。

当你以善良勇敢的心面对世界,世界亦将以美好回馈你。

3
与其依赖他人,不如相信自己

穿越荒原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许多恶魔,一旦被捉住便永远困住在黑暗中。

崔斯坦的任务是将迪伦安全护送到荒原的另一边。

因此每一次遇到恶魔袭击时,崔斯坦都会挡在迪伦前面,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保护她。

当迪伦力竭时,他不遗余力地鼓励她坚持向前。

无论她身处何地,崔斯坦始终陪伴在侧。

迪伦曾以为崔斯坦会永远守护她,因此她放肆依赖他。

但当她跨过荒原的那一侧,回头时,却发现身后空无一人。

崔斯坦虽是摆渡人,却有他的使命,无法随她而行,只能在那边道歉;而迪伦却看不见,听不见,欣喜瞬间化为痛苦。

她再次成为独行者。


她一向习惯依赖崔斯坦,凡事都藏身于他的保护之下。

然而崔斯坦只能陪伴一时,却无法陪伴一世。

如今,她只能倚靠自己。

离开崔斯坦后,她独自面对荒原,独自抗衡恶魔,独自生活在木屋中。

事实证明:即使没有崔斯坦,她依然可以凭自己度过困境。

宫崎骏说:
绝不要轻易依赖他人,这将成为一种习惯;一旦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仅是某个对象,更是精神支柱。

人生路漫漫,虽会有人相伴,但却不会有人始终陪伴你。

陪你走过关键时刻的人,只有你自己。

与其不断依赖他人,倒不如尽早成长。

与其期待他人的守护,倒不如成为自己的勇士。

相信自己,总胜于依赖他人。

4
摆渡他人,也是为自己摆渡

送完迪伦后,崔斯坦便开始了新的摆渡任务。

他心中仍挂念着迪伦,却明白他们这一生都难以再见。

然而此时,迪伦正在打听崔斯坦曾摆渡过的人。

她对崔斯坦的思念愈加强烈。

最终,她找到了年长的灵魂伊莱扎,询问回归荒原的方式。

得知几乎所有回归荒原的灵魂都已消失时,她毫不退缩,果断点头。

要么永远不去,要么就是现在。

她毅然跨过分界线,回到荒原。

曾经她的逃避是为了逃避黑暗,如今却是为了追寻光明。

恶魔对她的灵魂虎视眈眈,纵然一路围绕她,然而她选择不去对视,心中只想找到崔斯坦。

此前,她跟随崔斯坦走路时总是害怕,如今独自一人,她可以勇敢面对。

因为心中充满爱,故而无所畏惧。

天意珍惜有心人,在一个小木屋中,迪伦与崔斯坦重逢。

在迪伦的鼓励下,两人决定共同回到人间,迈向那未知的未来。

而他们的勇气也为他们赢得了圆满的结局。


故事的最后,迪伦颤抖着嘴唇说:“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崔斯坦微笑着回答。

他摆渡她,她也同样摆渡他。

渡人的同时,更是自我救赎。

稻盛和夫曾说:“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人生在世,未必总是顺遂。

在他人遇困时,伸出援助之手,善意终将在未来某刻回报于你。

所有的付出都是相互的,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帮助自己。

但是我们也应该铭记:
生命如同一条孤独的长河,有人帮是幸事,没有人帮则是常态。

若没有足够的运气,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自渡的勇气。

5
荣格曾言:“人们总会想尽各种荒谬的方式来逃避面对内心的灵魂,但唯有直面灵魂的人,才能真正觉醒。”
与其逃避,不如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勇敢面对人生的波澜,救赎一切。

克莱尔曾说,书中的荒原便是她自我的映射,救赎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跨过那片荒原。

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拥有与失去,但最终都会释怀。

毕竟,这就是人生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