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太原市东南角,郝庄村南的向山脚畔,矗立着一座被誉为“晋阳奇观”的古刹 -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寺院,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内并立的两座古塔 - 文峰塔和舍利塔。这两座塔不仅建造年代不同,性质也迥异,却和谐地共存于同一寺院之中,成为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
文峰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是一座典型的风水塔。当时太原城西北高东南低,被认为不利于文化发展。为补救这一地形缺陷,当地士绅在傅霖的带领下,历时三年兴建了这座八角十三层的砖塔。文峰塔高约54.76米,塔身直上直下,没有明显收分,外形呈直线形。塔身仅开一门,没有佛龛和“阿弥陀佛”刻字,塔檐也不用琉璃瓦剪边。
相比之下,舍利塔则是一座典型的佛塔,始建于文峰塔建成9年后的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这座塔由明代高僧福登主持建造,历时四年完工。舍利塔同样为八角十三层,高54.78米,但塔身有明显的收分,尤其是七层以上更为突出,使整个塔的外形呈弧状流线形。塔身外部饰有砖雕斗拱、枋子和檐椽,檐上饰有琉璃脊兽,每层塔身都有券门通向出檐。
两座塔虽然形制相似,但在细节上却有着显著的不同。文峰塔没有塔基座,仅开一门;而舍利塔则开辟了两门,底层还有石砌的佛龛。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两塔不同的建造目的,也体现了当时工匠们精湛的建筑技艺。
双塔寺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寺内收藏了260余通有价值的碑碣刻石,包括明代的《宝贤堂集古法帖》180余通,清代的《古宝贤堂法帖》36通,以及宋代苏东坡的醉笔石刻“赤壁怀古”3通等。这些碑刻荟萃了历代名家墨迹,为书法界和爱好书法的各界人士所珍视。
此外,双塔寺内还种植有数十株明代牡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紫霞仙”。这种牡丹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花朵硕大如盘,初开时花瓣呈肉红色,盛开之际呈淡紫色,临近晚期则为正紫色,是牡丹品种中的佼佼者。
2006年5月25日,永祚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双塔寺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为其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持。然而,作为一座有着近400年历史的古建筑群,双塔寺的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双塔寺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座古刹,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它见证了太原乃至整个山西地区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两座不同年代、不同性质的塔并立于此,仿佛在诉说着不同时代的故事,却又和谐地融为一体。这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关注、去了解、去保护。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像双塔寺这样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让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刹,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成为太原市的骄傲,成为中国古建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