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当了83天皇帝后,为何就倒台身死?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1916年6月6日,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在病榻上大叫三声“是他害了我”,随后气绝身亡。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北洋军阀首领,为何在称帝后短短数月就落得如此下场?

袁世凯称帝失败,首先源于他个人的野心和决策失误。作为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袁世凯曾参与平定朝鲜甲申政变,主持小站练兵,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然而,他在辛亥革命后逼迫清帝退位,自己登上民国大总统之位,却未能满足于这一权力巅峰。袁世凯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帝王思想,驱使他不顾时势,一意孤行地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

然而,袁世凯的称帝之举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被视为开历史倒车,自然会遭到广泛的抵制。蔡锷在云南起兵讨伐袁世凯,随后南方多个省份相继响应,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更令袁世凯始料未及的是,他原本倚重的内部支持者也纷纷背叛。袁世凯的几个手下大将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并不拥护他的帝制计划。这些军阀羽翼已丰,开始争权夺利,对袁世凯不再言听计从。这种内部的分裂,极大地削弱了袁世凯的统治基础。

帝国主义国家态度的变化,也对袁世凯造成了致命打击。袁世凯在称帝过程中得到了日本的支持,但这种支持并非无条件的。日本对袁世凯左右逢源的态度十分不满,在他称帝后并没有兑现原来的许诺。其他列强如英国,原本是袁世凯的靠山,但在帝制问题上与日本产生了矛盾。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使得袁世凯失去了外部支持。

最后,袁世凯的称帝之举,从根本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新纪元。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不仅无法得到民众的支持,反而激起了更广泛的反对。正如当时报人邵飘萍所言:“帝王思想误尽袁贼一生。”

袁世凯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的失败,宣告了帝制在中国的彻底终结,也为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尽管此后中国仍经历了军阀混战、张勋复辟等动荡,但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袁世凯临终前的那句“是他害了我”,或许更多地反映了他内心的迷茫和无助。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个人的野心和私欲终究难以抵挡。袁世凯的失败,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教训:任何违背历史潮流、违背人民意愿的举动,都注定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