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武则天时代:“合同李武”与“清算武周”的路线斗争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武则天去世后,唐朝的政治局势陷入了一片混乱。 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大肆提拔武氏家族成员,使得武家权倾朝野。然而,随着武则天的离世,武氏家族的命运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武则天晚年, 她意识到李武两家的矛盾可能会在自己去世后爆发,因此制定了“合同李武”的政策 ,试图将李唐皇族和武周皇族融合为一个共同体。这一政策的具体实施手段包括明誓和联姻。武则天命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与武三思等人在明堂内指天誓地,保证两家会亲如一家和平共处。同时,她还推动武家子弟与李显女儿联姻,希望通过血缘关系加强两家的联系。

然而, “合同李武”政策在本质上是让李武两家同时掌握最高皇权 ,这与中国古代政治逻辑中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理念相悖。正如大臣吉顼所言,这种安排只会制造将来李武两家你死我活政治斗争的催化剂。武则天自己也明白,在最高权力的争夺面前,无论是联姻还是明誓,都是不算数的。

与此同时, 以张柬之为首的李唐宗室提出了“清算武周”的路线 ,主张扶持李显提前登基进而恢复李唐,支持乃至强烈要求李显出面消灭武周政权,清算武氏势力。这一路线顺应了朝野人心思唐的政治心态,符合天无二日的王朝政治逻辑,很快成为李氏宗室打击武氏势力、试图独占皇权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在中宗李显复位后,“合同李武”和“清算武周”两条路线的斗争开始浮出水面,成为朝堂政治斗争的焦点。中宗虽然在初期执行了“合同李武”政策,但最终在张柬之等人的推动下,走上了“清算武周”的道路。这一转变导致了武氏势力的衰落,但也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政治动荡。

从景龙政变到唐隆政变再到先天政变,唐朝政坛经历了多次剧烈的权力更迭。 最终,玄宗李隆基通过先天政变彻底清除了武氏残余势力 ,确立了李唐皇族对皇权的绝对独占。玄宗甚至将发动神龙政变的张柬之等人全部配飨中宗庙廷,标志着“清算武周”路线的全面胜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玄宗在政治手段上高举“清算武周”大旗,对武则天“合同李武”政策进行了彻底否定,但在治国路线上却全盘继承了武则天的改革局面。这包括经济政策的放开搞活、府兵制的改革、科举制度的完善等。这种矛盾的现象反映了武则天政治遗产的复杂性,以及对唐朝历史的深远影响。

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不仅是李武两家的权力博弈,更是两种政治理念的碰撞。它展示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脆弱性,以及权力更迭时的残酷性。同时,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需要全面考虑其复杂性和多面性,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