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乱丢!过期药怎么处理?大有讲究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过期药品的处理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公共健康和环境保护。据广药白云山发布的《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显示,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小药箱”,且80%以上家庭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全国一年产生过期药品约1.5万吨。这些过期药品如果处理不当,将带来严重后果。

过期药品的危害不容忽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合规办公室副主任伊莉莎·伯恩斯坦博士指出:“一旦超过有效期,就无法保证药物是安全和有效的。”过期药品不仅可能失去原有的治疗效果,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例如,头孢类抗生素过期后可能会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此外,过期药品随意丢弃还会污染环境。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主任药师黄富宏表示,随意丢弃的药品容易污染土壤、水体、空气,长期接触可能造成群体细菌耐药,甚至成为过敏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过期药品呢?首先,应优先选择回收。如果居住小区或附近医院设有药品回收箱,可将过期药品整理好后放入回收箱。如果无法参与回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自行处理:

  1. 口服片剂、胶囊、颗粒剂等:将包装盒撕毁,将药品捣碎后投入密封袋,再丢入不可回收垃圾桶。

  2. 液体药物:将液体挤出混入生活垃圾处理。

  3. 注射剂:连同完整外包装一起丢弃。

  4. 半固体外用制剂:挤入信封或包装纸袋密封后丢弃。

  5. 气雾剂、喷雾剂等:在空气流通处排空后丢弃。

然而,当前的过期药品回收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北京大学医学伦理与法律学系教授王岳指出,企业自发回收属于公益性活动,无经济价值,得不到相关法律法规支持;没有相关的奖惩制度,居民参与回收过期药品的积极性不高。此外,法律层面不允许对过期药品进行储存和运输,客观上阻碍了过期药回收工作的展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更完善的过期药品回收机制。王岳建议,应明确由药品生产企业具体负责过期药品回收工作,药监部门协调组织,依托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店等设立固定的回收点,并制定回收、登记、运输、保存、销毁过期药品的具体办法。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和消费者参与回收的积极性。

正确处理过期药品,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是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科学合理的购药、用药理念,定期整理家庭药箱,科学处理过期药品,为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