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周恩来与鲁迅同为周姓,不知你是否感到意外?更令人惊讶的是, 鲁迅被称作周恩来的叔叔 ,这一说法已有佐证。
周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来源于姬姓,这与传说中的黄帝有着直接联系。
此外,周姓与周王朝也密切相关。
周文王本名姬昌,其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并从西周延续至东周, 周朝的统治者仍然保持着姬姓的传承 。
周平王在迁都洛邑后,生有一儿子名姬烈。
姬烈被封于汝坟,即现今河南叶县东北一带。
姬烈的子孙世代承袭封地,直至第18世孙姬邕因秦国灭周朝而失去封地。
为了纪念被灭亡的周朝和他的祖先,姬邕决定改姓为周,从此周姓正式出现在历史之中,姬邕也成为周姓的始祖。
汉朝建立后,朝廷为了巩固民心,找到了汝坟的姬邕。
尽管姬邕早已去世,其孙周仁依然在世,朝廷因此封周仁为汝坟侯,继续享受祖先的封地,并负起延续周朝香火的责任。
当时的汝坟地势潮湿,朝廷因此将周仁迁至汝南郡的安成县,从此周仁的家族被称为汝南周氏。
汝南周氏这个支系不断繁衍,在历经战乱和自然灾害后,逐渐迁移至全国各地,其中陈留、寻阳、临川、庐江、淮南、泰山、永安、临汝、河间文安以及河东汾阴等地的郡望均来自汝南。
汝南周氏有一支迁至道州 ,其中有位杰出人物——哲学家和文学家周敦颐,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周敦颐的孙子周靖在北宋时中进士,官至太常博士,徽、钦二帝被俘后,周靖随宋高宗南渡。
后来因岳飞被害,收复中原无望,周靖愤然辞官于诸暨紫岩隐居,形成了诸暨紫岩周氏一支。
周靖育有一子周亥,周亥又有三子,长子周勤则生下三子,均迁至诸暨南门,形成了诸暨南门周氏。
诸暨南门周氏不断扩展,最终传至周敦颐的第十世孙周澳。
周澳又迁至绍兴周桥,成为绍兴周氏的始祖。
鲁迅作为绍兴人,自然是周澳的后代。
周澳的长子周德迁至鱼化桥,后人周逸斋再迁至覆盆桥,由此成为覆盆桥周氏的始祖。
周逸斋在明朝正德年间迁至竹园桥,世代居住在此,直至鲁迅这一代。
周逸斋的第十二世孙周福清在清朝同治时期中举,后来成为翰林,颇有光耀门楣之事。
他在老家东昌坊口的老台门上挂了一块匾,上书“翰林”二字。
周福清曾任江西金溪的县令,后来又考入内阁中书,原本前途似锦,但因其正直品格,在官场中屡遭挫折。
周福清曾因得罪巡抚而被免职,后在内阁中书任上又屡遭冷落;意外地遭遇科场案,被囚禁了8年,出狱不久便病逝。
周福清的儿子周凤仪虽为书生,但屡试不第,且因父亲入狱而抑郁终逝,年仅36岁。
他有三子,长子周树人即伟大的鲁迅;次子周作人亦为文豪;三子周建人官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
周恩来作为淮安人,实际上其祖先同样源于绍兴周氏。
前文提及的绍兴周氏始祖周澳,其长子周德与次子周完一为同父异母的兄弟。
周完一之子周茂带领家族迁居宝祐桥,周茂的四代孙周庆因避战乱再迁至绍兴。
周庆的十二世孙周光勋有四子,其中第四子周俊龙在淮安任刑名师爷,此职务主要帮助知府断案,因表现突出,被任命为阜宁、安东的县令,最终担任直隶州知州。
周俊龙在淮安担任师爷时,他的二哥周俊昂也在淮安任职,兄弟俩互助购置宅院,并在这里定居,这个宅院即为周恩来的家乡,现在已成为周恩来故居。
周俊龙育有四子,第三子周贻能即为周恩来的父亲 ,周贻能共生三子,长子即周恩来,次子周恩溥,三子周恩寿。
关于鲁迅与周恩来的家系源流,首先二者同属汝南周氏,这不仅有史料支持,且得到了鲁迅家人的证实。
周建人曾表示:“我们的祖先为汝南人。”周作人也提到:“我们周家使用的灯笼上会写上‘汝南周’字样,这在封建社会是名门望族的习惯。”
周恩来的祖先同样属于汝南周氏 ,并与鲁迅有共同祖先,即绍兴周桥始祖周澳。
周恩来在鲁迅逝世两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与鲁迅的关系,表示:“我可能与鲁迅先生为本家,因为我们都是绍兴周氏。”
周恩来之所以一度未能确认其关系,乃因当时学术界对两位伟人的渊源尚未进行系统的考证,他仅是依稀推测。
如今通过学术考证,证明二者不仅是汝南周氏的后人,而且共同的直系祖先为绍兴周氏始祖周澳。
按照族谱,鲁迅的辈分确实比周恩来更高。
1954年,周恩来曾邀请许广平到家中做客,并郑重地对许广平说:“按辈分,我该尊称您为婶母。”这一时刻已显示了周恩来对鲁迅血脉关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