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俄乌冲突已持续两年多,双方在战场上陷入僵持。2024年,这场冲突将何去何从?哪些因素将决定其未来走向?让我们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一复杂问题。
首先, 军事因素仍是决定冲突走势的关键。 目前,乌克兰军队已转入守势,而俄罗斯则在巩固占领区。双方在战场上都难以取得重大突破。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所言:“俄军最近几个月采取了‘强攻模式’,但伤亡也十分惨重,这种攻击方式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但料不会长久。”这表明,双方都已进入“持久战”的状态,短期内难以打破战场上的平衡。
其次, 经济因素对冲突的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 俄乌两国都是重要的能源和粮食出口国,冲突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能源价格的上涨,加剧了欧洲的通胀压力。正如兴业银行的研究指出:“俄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2022年的物价格局,在PPI方面更为突出,冲突持续时间越久影响越大。”这种经济压力可能会迫使双方寻求外交解决方案。
第三, 外部因素对冲突的走向至关重要。 美国和欧盟的态度和行动将直接影响乌克兰的立场。正如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秘书长王晓泉分析:“美国为持续消耗俄罗斯,将继续联合欧洲给予乌克兰一定支援,乌克兰兵源不足,但尚未枯竭,这使乌克兰不会轻易停战。”然而,美国国内和欧洲内部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分裂将日益严重,主张减少对乌援助的势力将越来越大。
第四, 政治因素不容忽视。 2024年,俄罗斯将举行总统大选,普京需要乌克兰战场上的胜利来巩固权威。乌克兰则决定将总统大选推迟到战时状态结束6个月后,泽连斯基目前的支持率不高,结束战时状态后进行大选对其连任未必有利。这种政治考量可能会影响双方在战场上的决策。
最后, 社会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的战争会导致民众的战争疲劳,这可能会影响双方领导人的决策。正如王晓泉所言:“乌克兰不会轻易停战,但美国国内和欧洲内部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分裂将日益严重,主张减少对乌援助的势力将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将受到军事、经济、外部、政治和社会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来看,双方在战场上难以取得突破,而经济压力、政治考量和社会因素可能会推动双方寻求外交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双方在领土问题上的分歧异常尖锐,开启和平谈判的可能性仍然很小。因此,俄乌冲突很可能将继续呈现战略僵持状态,短期内难以看到结束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