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高温天气下,食材保鲜成为一大挑战。据《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4版)》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3.5亿吨,同比增长6.1%。这一数据反映出,在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的背景下,冷链物流正成为保障食材新鲜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分4批将86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纳入重点建设名单,计划到2025年布局建设100个左右。这些基地不仅承担着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保鲜重任,还在降低物流成本、深化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山西运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例,该基地通过开展农产品直供冷链物流试点,有效支撑了周边地区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江苏徐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则充分发挥其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优势,努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枢纽。
技术创新是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多式联运模式,减少中转环节,提高运输效率。同时,节能型设备和节能降耗措施的广泛应用,也在降低冷链系统运行能耗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应对高温天气方面,冷链物流技术展现出强大优势。通过精准控温、实时监测等手段,冷链物流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延缓食材变质。例如,一些先进的冷链物流企业已经开始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确保食材在高温天气下也能保持最佳状态。
然而,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数据显示,尽管全国冷库总量已达到2.3亿立方米,但人均冷库容量仍然偏低,且存在设施老旧、技术落后等问题。此外,冷链物流在水产品等领域的流通率也有待提高。
展望未来,冷链物流行业将朝着体系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数字化、平台化方向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冷链物流有望成为保障食材新鲜、提升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撑。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鲜、安全的食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