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又有了新方式!无需展示付款码,碰一下”即可支付

发布时间:2024-08-29

Image

移动支付又有了了新方式!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领域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提出要“丰富移动支付应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完善移动支付服务,优化身份信息核验机制,针对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开通服务热线,制作图文、视频等宣传产品,提升注册、使用移动支付的友好度和便利性。

这种新型支付方式被称为“碰一下”即可支付,它基于NFC(近场通信)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用户只需将手机靠近支付终端,通过指纹或面部识别验证身份后,即可完成支付。这种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也增强了安全性。

对于老年人和外籍人士等特殊群体来说,这种新型支付方式无疑是一个福音。《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引导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经营主体,特别是便利店、集(农)贸市场、菜市场、早餐店、美容美发店、药店等民生领域经营主体做好现金备付,满足消费者现金使用需求,提升日常消费领域现金收付能力。同时,鼓励电商平台充分考虑外籍来华人员消费需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加强合作,优化国际化服务,丰富多语言服务、多支付选项等产品功能,提升网络购物支付体验。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移动支付正朝着技术驱动、监管规范、与数字人民币融合的方向发展。在技术方面,生物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为移动支付带来新的突破。例如,2023年第二季度,国内生物识别热门概念股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其中海康威视投入相关研发经费总额高达52.85亿。这些技术的更新迭代,不仅能提供更为便捷的支付方式,也会为解决业内隐私保护、法规遵从和技术标准等安全问题提供巨大帮助。

在监管方面,国务院于2023年12月17日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在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领域的首部行政法规,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重点规定了四方面内容,包括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定义和设立许可、完善支付业务规则、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以及明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对于推动移动支付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在与数字人民币的融合方面,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对移动支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数字人民币可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帮助降低移动支付在跨境领域的成本和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金融机构都需要与数字人民币进行适配,可能会带来新的竞争压力,但一旦实现融合发展,便可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简化支付流程、提高支付效率的作用。

总的来说,“碰一下”即可支付的新型移动支付方式,不仅提高了支付效率和安全性,也为特殊群体提供了更友好的支付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监管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