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红霖楷书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名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 它告诉我们,要有包容之心,才能有广博之量;要有坚定的意志,才能有不屈的精神。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书法家红霖通过楷书字体,将这句名言的内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楷书,又称正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字体的稳定性与“壁立千仞”的坚毅不屈相呼应,而其包容万象的结构则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红霖的楷书作品中,每一笔每一画都凝聚着对这句话深刻理解后的艺术表达。

在中国书法中,“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人的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这根“通贯宇宙、遍及于万物的线”,正是书法家内在之气的外化。 在红霖的楷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内在的“气”在流动 ,使得看似静止的字体充满了生命力。

书法家的哲学修养对其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以颜真卿为例,他的书法被誉为“气象浑厚、凛凛忠义、元气浑然”。这种风格的形成,源于他深厚的儒家哲学修养。 颜真卿一生秉持儒家的忠义之心,养足了浩然正气 ,使这股真气充溢于真体,发之于书法,自然而成雄浑庄穆之美。

相比之下, 苏东坡的书法则体现了儒、释、道的融合 。他的作品既能够法度谨严、充溢着浩然之气,又散发着摇曳的趣味和洒脱的风雅,一种超凡脱俗的空灵之美也若隐若现。这种丰富多彩的美感,正是源于他那儒、释、道相融通的哲学基础。

书法艺术与哲学思想的密切关系,对当代书法创作有着重要启示。正如吴东民所言:“创作与理论批评是文艺事业不可或缺的两大组成部分,因为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书法家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法的苦练上,更应该追求哲学层面的修养。只有将哲学思想内化于心,才能在笔墨之间展现出真正的艺术魅力。

红霖的楷书作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书法家的哲学境界。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书法技艺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在修养的提升。只有将哲学思想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