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东莞,这座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城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3年上半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5262.10亿元,同比增长仅1.5%,增速位居广东省倒数第一。这一数据不仅远低于广东省5.0%的平均增速,也低于全国5.5%的平均水平。作为万亿GDP城市的“守门员”,东莞的经济增速在主要城市中位居倒数第二,仅超过福建厦门。
东莞经济的“失速”并非偶然。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东莞的产业结构高度依赖外贸。2022年,东莞出口总额9240.1亿元,与GDP之比高达82.5%,位居全国第二。然而,全球经济下行和外需不振,直接冲击了东莞的制造业。今年上半年,东莞市外贸进出口6186亿元,同比下降11.3%,其中出口下降了9.4%。
更令人担忧的是,东莞的主打产业出现了负增长。上半年,东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7.4%。这些产业不仅是东莞工业实力的名片,在全国也位居前列。以手机产量为例,东莞曾经一年生产过4亿台手机,但2022年产量仅为19761.67万台,相比巅峰时期降幅超过一半。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东莞正在积极寻求破局之道。近年来,东莞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东莞市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明确了未来15年的产业发展目标、实施方式和保障措施。
这些努力已经初见成效。2024年1-2月,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表现亮眼:智能手机增长36.5%,集成电路增长106.7%,半导体存储增长78.7%,充电桩增长66.6%,锂离子电池增长53.1%。传统制造产业也焕发生机,家具制造业增长24.5%,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增长14.8%。2023年,东莞共建成智能工厂(车间)113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6407家,位居广东省第一。
然而,东莞的转型升级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东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东莞研发投入强度仅为3.54%,低于深圳的5.49%和广州的3.12%。其次是人才短缺问题。东莞虽然拥有众多制造业企业,但在高端人才吸引和培养方面仍有不足。此外,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力有限等问题也制约着东莞的长远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东莞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首先,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
其次,优化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可以借鉴深圳等城市的成功经验,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
再次,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打造产业集群。可以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
最后,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可以充分利用大湾区的资源和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
东莞的未来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机遇。只要能够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东莞完全有可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重塑“世界工厂”的辉煌。正如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言:“只要华南、华东的制造业稳住了,中国制造业就能稳住。”东莞作为华南制造业的重要一极,其发展不仅关乎自身,更关系到整个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懈努力,东莞必将在新时代续写制造业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