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区划调整设想:撤销朔州,晋中并入太原,临汾、运城合并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山西省正酝酿一场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旨在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其中,晋中市的拆分重组成为此次调整的核心内容,引发广泛关注。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下辖11个县(市、区),常住人口337万。作为山西的地理中心,晋中本应成为连接周边城市的枢纽,然而其发展却长期乏力。2023年,晋中市GDP总量仅为2090亿元,占全省的6.8%,远低于临汾、长治等周边城市。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区位劣势,晋中周边缺乏强大城市依托;二是内部发展不平衡,许多偏远乡村仍是“空心村”、“空壳村”。

面对这一困境,学界提出了“拆分晋中,重组周边”的方案。具体包括:

  1. 将平遥、祁县、太谷、榆次并入太原市。这四县(区)地理位置靠近太原,纳入省会将有利于加快太原都市圈建设,做大省会经济总量,增强对全省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平遥等县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与太原旅游资源形成互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 灵石县、介休市划归吕梁市管辖。这两县位于吕梁东南,划归吕梁有利于发挥吕梁东南部县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协同效应,加快吕梁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介休作为山西矿产资源最多的县级市,划入吕梁后可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吕梁煤炭产业集群发展。

  3. 晋中其余县(市)如寿阳、昔阳、和顺等划入阳泉市。这些县域地处太行山区,工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并入阳泉后,可依托阳泉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太行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提升阳泉在山西东南部的区域中心地位。

  4. 大同市与朔州市合并设立。大同、朔州同属晋北地区,区位相近,资源禀赋相似。合并设市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工业升级改造和接续替代,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城市”,打造晋蒙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

这一系列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做大增长极,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各区域错位发展、协调发展。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山西将形成“一干两翼”的发展格局:以太原为中心的省会城市群将成为拉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将大大增强;以阳泉为核心的晋东南城市群和以大同为引领的晋北城市群将成为山西对内联动、对外开放的“两翼”,成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域增长极。

当然,行政区划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定位、功能分工等诸多因素。如何防止“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还需要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但可以预见,随着区域发展重心的转移,晋中周边地区将从过去的“洼地”变为“高地”,在融入省会、服务全省中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而晋中本身经过“瘦身健体”,也将迎来产业结构优化、城乡区域统筹的新机遇,其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将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后充分释放价值,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富民兴县的新引擎。

这场行政区划调整,必将为山西振兴注入澎湃动力,开启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三晋大地正以“奋勇争先、勇立潮头”的意气风发,加快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