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提到周恩来同志这个名字,大家总会想到一位为国为民的优秀总理形象。
虽然周恩来去世已达47年,但其秘书宋平现仍健在,已达到105岁高龄。
(宋平)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百岁老人宋平不仅与人分享与周总理的点滴,还几十年来一直活跃于公益事业中,将周总理的爱国情怀在华夏大地上传承。
宋平的一生如同一部传奇 ,他如何与周恩来相遇,并一路坚守着信仰,陪伴着共和国走向繁荣的道路?
1917年,宋平出生于山东莒县大罗庄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当时北洋政府统治下,民生困苦,农民负担沉重。
然而,清贫的环境未能阻挡他求知的热情。
他的父母,虽然生活艰辛,始终支持了他的读书梦想。
1926年,年仅9岁的宋平被送到当地小学读书。
因其学习刻苦,再加上非凡的天赋,他迅速跳级,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业。
或许上天眷顾这个努力的少年,他的哥哥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了300块大洋,将这笔钱用来支持宋平的学业。
(青年宋平)
对于哥哥的大方帮扶,宋平终身感激。
从此立志更加努力学习,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
1934年,他离开山东家乡,进入北京大学农业学院。
次年,凭借优异成绩转入化学系学习。
宋平考入北大的消息令家人倍感振奋——他是家中的第一个大学生。
为供孩子读书,家人虽受尽艰辛,但想想为这一成就的付出,便感觉十分值得。
(北京大学)
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是中国学术最高殿堂,同时也是思想的交流中心。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便起源于此。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更成为青年学生运动的核心。
在这样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里,宋平的思想也开始经历重大转变,救国救民的信念在其心中扎根,铺垫了他人生的变革历程。
进入北大第二年,随着日本发起“华北事变” ,中国华北岌岌可危。
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对此束手无策,国家危难之际,青年学生再次站了出来。
1935年12月9日爆发的“一二九”运动,痛彻心扉的演讲深深触动了宋平,让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只做书本上的学生。
(北京大学一二九运动)
通过对“一二九”运动的深入分析,宋平逐渐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这场爱国运动的先锋队。
受党的指导和时代氛围的影响,他于1936年加入了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于1937年偷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宋平因在国统区的工作被调往南京,担任新华社南京分社负责人 。
在此期间,由于周恩来对他的深深欣赏,宋平成为了周恩来的秘书,参与重庆谈判,陪伴在周身,处理各项事务。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期间,宋平不仅紧促周恩来时间里的各项琐事,更在此时间里从周身习得了诸多为国为民的革命精神。
经过9年的相伴,周总理的胸怀、勤奋、奉献精神深深影响了宋平。
(周恩来视察工作)
转眼间,宋平与周恩来共同度过的9年时光走入了尾声。
周总理尽管对其依依不舍,最终还是考虑到宋平的前途,将其调往西北局,专注于经济和国防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1976年,宋平得知周恩来去世的消息 ,不禁感到万分悲痛。
时光荏苒,他却明白继承周恩来精神与革命信念的重要性,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周恩来病逝)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宋平始终心系国家,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在他70多岁时更是以一件旧衣示人,传递出周总理的爱国精神。
即使至今,他依然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成为了无数人心中学习的榜样,周恩来精神的真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