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对于历史的研究,小编一直认为,历史的大趋势是无法逆转的,然而,历史趋势的发展速度却可以发生变化。
例如,唐朝的 景龙政变,就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唐朝历史的发展速度。
1、活靶子
武则天退位后,李显继承了武周政权。
他登基后,复兴了唐朝的国号,同时强调武则天是高宗一朝的皇后,武周也被认为是唐朝的一个组成部分。
然而,李显在位期间,唐朝局势始终不太稳定,尤其是太子李重俊的日子十分艰难。
依照宗法制度,太子应由嫡长子担任。
但是,李显当时并没有嫡长子,甚至没有嫡子,因此只能从庶子中选择继承人。
李重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立为太子。
尽管在其他朝代类似情况未必引起太大波澜,但在后武则天时代,这却成了不小的问题。
武则天退位后,武家依然在朝中势力庞大。
此外,李显的韦皇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也因受武则天能做皇帝的影响,对皇位虎视眈眈。
特别是安乐公主的盟友武三思,曾多次怂恿武则天册立自己为皇位继承人。
如今李显复辟,武三思虽不再可能称帝,但他可以扶持安乐公主登基。
因此, 李重俊成了众矢之的 ——武三思、韦后和安乐公主都视他为眼中钉。
2、景龙政变
安乐公主根本不把太子李重俊放在眼里。
一方面,她经常羞辱李重俊,使他毫无太子的尊严。
另一方面,她多次劝说李显,废掉这个“废物太子”,立自己为继承人。
李显性格软弱,对李重俊的态度也因此有所动摇。
在这样的背景下,
景龙政变爆发了。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夏天,李重俊联络了些军士,对武三思等人的府邸进行突袭并残杀后,带着这些部队奔向玄武门,试图重演当年的玄武门之变。
叛军出现在长安城的消息很快传到皇帝李显耳中。
他只好鼓起勇气,站在玄武门的城楼上,对叛军进行劝说和画大饼之类的许诺。
尽管李显软弱,但他毕竟是皇帝,叛军接到皇帝的承诺后很快发生分化,导致李重俊的军队陷入溃败。
李重俊见大势已去,只能逃亡漠北投靠突厥人,但在途中被官军斩杀。
景龙政变至此落幕。
然而,
这场政变对唐朝历史确实产生了深远影响。
3、历史影响
后来的历史发展是:韦后毒杀了李显,企图成为新的女皇。
而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铲除了韦后母女。
不久后,唐朝进入了李隆基主导的盛唐时代。
景龙政变之前,韦后与武三思等武家势力勾结,在朝中排除异己,培植势力。
李重俊的政变虽然未能成功夺权,但却清洗了武三思等一伙势力,为后来的李隆基扫除瓦解韦后阴谋的障碍。
同时,这场政变使许多朝臣对中宗朝廷的不稳定感到忧虑,认为不久唐朝必然会发生新的变故,因此开始寄望于李旦等唐室宗亲的影响力,这也为李隆基后来的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