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强硬拒绝"苹果税"!库克威胁下架微信?谁更吃亏一目了然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苹果税”再次成为科技圈热议的话题。近日,有消息称苹果公司可能因“苹果税”争议而威胁下架微信,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关乎两大科技巨头的利益博弈,更牵动着亿万用户的切身利益。

所谓“苹果税”,是指苹果公司对App Store上所有应用的数字内容消费抽取15%-30%的佣金。每当苹果用户通过苹果手机应用商店付费下载App或在App内部购买数字商品/服务时,苹果公司会扣留交易金额的一部分作为“过路费”,再将剩下的转给相应的App开发者。如果不接受“苹果税”的提成安排,或者应用程序内置有隐藏的其他支付方式,苹果公司将径直下架该款应用程序。

然而,“苹果税”的收取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统一。数据显示, 苹果税在中国的抽成全球最高 。在中国,“苹果税”的比例通常为30%,只有部分小型企业及新开发者的抽成比例为15%。相比之下,在美国、欧盟和韩国等地,苹果税的费率相对较低。例如,在美国和欧盟,苹果的费率分别低至27%和17%,在韩国,费率低至26%。对于小型企业,苹果在美国、欧盟和韩国的费率分别是12%、10%和11%,均低于中国的收费标准。

高额的“苹果税”引发了广泛争议。有开发者表示,“以目前30%的抽成算,中国直播行业100元礼物收入让苹果抽成之后剩下70元,分给主播35元到50元,剩下的钱还要支付投流费用、人力等支出。一个完备的5人团队月成本二三十万,剩下的利润并不多。”这反映出“苹果税”对中国的APP开发者来说并不友好。

事实上,关于“苹果税”的争议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在2017年,微信和苹果就已经因公众号打赏分成问题产生争端。当年4月,微信突然宣布,受苹果公司新规影响,iOS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将被关闭,原因是微信被要求走苹果官方支付系统,交30%的苹果税。经过博弈,苹果公司最终妥协,承诺对个人打赏不抽成。这也是苹果为数不多在中国妥协的案例。

另一个案例就没那么幸运了,2021年2月,上海一位苹果手机用户在购买多个App的会员时,发现苹果的价格都高于安卓,而且只能选择苹果自家的支付系统。于是,他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由,将苹果公司告上法庭。今年5月29日,该案一审宣判, 法院认定苹果公司在中国区软件市场显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但驳回消费者金某关于停止收取30%“苹果税”的不公平高价行为,以及停止“应用内购买”强制使用Apple Pay搭售行为的诉求。

除中国外,“苹果税”在全球多地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科技公司已率先抗议“苹果税”。2015年7月,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软件Spotify群发邮件鼓励苹果用户绕过App Store,在它们的网站上付费订阅。苹果发起反制,Spotify的更新被苹果拒绝,双方的争斗持续了很多年。2019年,Spotify正式向欧盟进行投诉,欧盟随之对苹果展开了反垄断调查。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苹果公司处以18.4亿欧元的罚款。

此次,微信和苹果争端再起,之前就已有苗头。今年5月,苹果对腾讯发出严正警告,要求微信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如果解决不了软件内部小程序绕过应用商店内购的问题,微信或被苹果停止更新审批。几个月后,苹果进一步要求腾讯禁用一项具有用户分流作用的关键“游戏内消息”功能,但腾讯尚未对此作出妥协。

微信和苹果真的要二选一了吗?在微博“如果苹果真的下架了微信”的话题下,多数网友选择支持微信,更换手机;也有网友认为,优势互补,用两部手机就好了。更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 苹果和微信已经融入大家的生活 ,无论放弃谁,对用户才是最不利的。

一个是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最多的App,一个是全球第二大科技公司,两个巨头之间的硬刚,最终谁会胜出?从法律而言,“苹果税”在存在合理性上并不占劣势,因为苹果确实有权基于知识产权获得报酬。而从利益而言,无论谁放弃谁,退出就意味着失去了市场,减少了收入,这不仅是杀敌,更是自损,毕竟真金白银才是资本家最看重的。

“对苹果来说,这次低头意味着利益上的让步,App Store对其的营收贡献不菲,一旦App Store被拆分,以后开发者就可以绕开苹果的抽成,选择其他的支付渠道,由此会对苹果营收产生直接影响。”环球通信行业分析师马波说。也有专家认为,在缺乏监管压力的情况下,苹果恐怕不会主动为中国市场降低“苹果税”。

“苹果税”争议的实质,反映了科技巨头与开发者、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折射出数字时代平台经济的治理难题。如何在保护创新、维护公平竞争与保障消费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科技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