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说-江苏】005-梅花山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南京梅花山,原名孙陵岗,因东吴大帝孙权葬此而得名。这座位于紫金山南麓的低矮丘陵,见证了南京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梅花山的植梅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据传,当时南京太守梅颐偏爱梅花,下令在岗岭丘地广植梅花,孙陵岗等均为当时植梅的遗迹。这一举措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梅花山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梅山”,还要归功于近现代的发展。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后,当时的人们在孙陵岗建起了总理陵园的植物园蔷薇花木区,开始在山上山下遍植梅花。这一举措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944年,大汉奸汪精卫死后葬于梅花山,但抗日胜利后,其墓被炸毁。1947年春,陵园在此建亭,名“观梅轩”,上有一联:“天阙远瞻鸣鹤舞,孝陵回望伏龙眠”。这一变化标志着梅花山正式成为一处以赏梅为主的园林景观。

如今的梅花山,植梅面积达1500多亩,梅树3.5万余株,品种增加到了360多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梅山”。每年春季,这里都会举办“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赏花。

梅花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壮观的梅花景观,更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寝,到现代的国际梅花节,梅花山见证了南京乃至中国的历史变迁。这里的每一株梅花,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漫步梅花山,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景,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梅花山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南朝诗人何逊的“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都生动描绘了梅花的风姿。

梅花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更在于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南京的“天下第一梅山”,更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可以领略到自然的美妙。梅花山,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山岗,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