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为何能有两人活下来?其中一存活者晚年道出当中秘密

发布时间:2024-09-18

提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们的事迹对国人代代相传,他们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

面对日军的围攻,五位八路军战士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中誓死不当俘虏,毅然跳下悬崖。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五人跳崖后,葛振林和宋学义因被树枝挂住,侥幸没有掉落悬崖。

日军撤退后,两人在群众的帮助下得以幸存。

那么这两位英雄是如何脱离险境的呢?1941年,华北抗战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

8月,日军调集十万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了惨无人道的大扫荡,企图一举消灭我晋察冀军区和党政机关。

由于敌强我弱,八路军和根据地的群众不得不向外线转移,为了拖住敌人,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奉命留下掩护。

七连完成掩护任务后,命令该连六班负责断后阻击。

经过连日残酷的战斗,六班当时仅剩五人,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

六班在马宝玉的带领下,迅速赶到敌人的必经之路——东山口,占据有利地形固守。

经过一天激战,六班顺利完成了断后任务,此时他们面临两个选择:一种是按原计划撤退,追赶主力部队,但极可能被敌人发觉跟踪;另一种是继续与敌人缠斗,将其引进绝路,以保障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转移。

经过简短讨论,六班战士果断选择了第二个方案。

六班边打边撤,与敌人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敌人误以为碰上了八路军主力,于是穷追不舍,最终追到了狼牙山主峰——棋盘陀。

五位勇士前有追兵,后有悬崖,却毫不畏惧,接连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最终,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班长马宝玉神情庄严的说:“同志们,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时候到了,我们都是中国人,绝不能当俘虏!”说完,他摔断枪支,走到悬崖边,高呼抗日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其余四位勇士也紧随其后,摔断枪支,昂首挺胸的跳下了悬崖...... 葛振林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竟悬在半空,原来他跳崖时被绝壁上的松树给挂住了,因此幸免于难。

此时,他听到旁边有呻吟声,发现宋学义也未牺牲,两人便挣扎着爬上了崖顶。

此时,围攻棋盘陀的日军已经撤退,求生的本能促使二人忍住疼痛往山下爬去,幸运的是,半路遇到了一位名叫余耀夫的农民。

余耀夫将葛、宋二人分别背至附近道观,在道士的帮助下,两人得以获救,并最终回到部队。

遗憾的是,宋学义在跳崖时摔伤了腰,不久后不得不转业,在易县一个村子担任农会主席,并在那里成家。

葛振林则继续留在部队,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多次荣立战功,1981年正式离休。

作为幸存的英雄,宋学义和葛振林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本色。

1947年,宋学义得知家乡沁阳解放,便带着妻子回到家乡,后来担任村支部书记和公社党委委员,始终不忘初心,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好事。

1971年6月,53岁的宋学义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

葛振林虽是离休干部,生活上却极为简朴,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珍贵品质。

葛振林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经常义务作报告,但很少提及自己的经历。

晚年的葛振林非常想念战友宋学义,曾对老伴谈起当年跳崖经历。

葛老回忆,当时是和宋学义一起跳下悬崖,可能因此被树枝所挂,最终大难不死。

2005年3月,葛振林在衡阳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英雄已离去,但精神长存,五位壮士虽然离开人世,他们的精神却矗立不朽丰碑,永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