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穗怎么读,穗字什么意思,禾恵是什么字?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穗(suì)是一个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属于常用字。这个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的小篆中,也有学者认为它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穗的本义是指稻、麦等禾本科植物成熟后在茎干顶端聚生的花或果实,后来也用来泛指形状相似的装饰物,或者作为量词使用,用于农作物的果实。

穗的字形结构是形声字,形旁为“禾”,表示与谷类作物有关;声旁为“惠”,表示读音。在古代文献中,穗也被称为“𥝩”,是一个会意字,由“爪”和“禾”组成,表示用手采摘谷物的意思。后来,“𥝩”被“穗”字替代,因为形声字更容易识记声音。

穗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农作物的花或果实外,还可以指用丝线、布条或纸条等扎成的、挂起来往下垂的装饰品,如灯笼穗儿。此外,穗也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别称,这一称呼源自古代传说,据说有五位仙人乘五色羊、持六穗秬来到广州,因此广州被称为“穗城”,简称“穗”。

在字形演变方面,穗字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楚系简帛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在甲骨文中,穗字像以刀割取土地上的稻穗,另一只手去取之形;在金文中,穗字像以手抓取稻穗之形。到了楷书时期,穗字的写法基本定型。

在音韵方面,穗字的中古音为邪母至韵去声遂小韵徐醉切,三等合口。在现代汉语中,穗字的读音为suei˥˧,声调为去声。

至于“禾恵”这个词,实际上应该是“禾穗”,指的是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上顶端的部分。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丰收的景象,如《诗经·小雅·大田》中就有“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的句子,描述了丰收后遗留的谷物。

总的来说,穗字不仅是一个表示农作物的字,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广州市的别称,以及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持穗的美丽故事。在现代汉语中,穗字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用于描述农作物,还用于比喻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