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大姨妈,健康小妙招,中医有疗效,运动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中医认为,月经是女性气血盛衰的外在表现。《黄帝内经》中提到:“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冲脉作为“血海”,与月经的产生密切相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适度运动可以改善月经周期,缓解痛经症状。

然而,月经期间的运动并非一概而论。根据中医理论,月经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行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每个阶段的气血状态不同,适宜的运动方式也有所区别。

在行经期(月经来潮的5-7天),中医认为此时气血处于“虚”的状态。因此,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应以舒缓放松为主。可以选择瑜伽、太极等轻柔的运动方式,每次20-30分钟即可。研究表明,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症状。一项发表在《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的研究显示,与不运动相比,无论是低强度还是高强度运动,都能显著减轻月经期疼痛的强度。

进入卵泡期(月经结束后约7-14天),气血开始逐渐充盈。此时可以适当增加运动强度,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45分钟。研究表明,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排卵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是气血最为旺盛的时期。此时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哑铃操、俯卧撑等。研究表明,在卵泡期进行力量训练,对肌肉的力量和围度的增长或许更有优势。

黄体期(月经周期的后半段)气血开始逐渐收敛。此时可以继续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但应适当减少力量训练的强度和频率。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月经特点不同,运动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到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同时,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也很重要,如内置棉条、内裤式卫生巾等,可以提高运动的舒适度。

总的来说,适度运动对调理月经有积极作用。但关键在于根据个人情况和月经周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呵护自己的身体,让“大姨妈”来得更规律、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