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这个曾经以亚洲最大露天铁矿而闻名的工业重镇,如今正经历着一场令人瞩目的绿色转型。从“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到生态旅游胜地,南芬区的蜕变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重生,更是中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缩影。
南芬区位于本溪市南部,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南芬露天铁矿。这个铁矿自160多年前的清代就开始开采,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然而,长期的高强度开采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正如本溪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佟军回忆的那样:“当时的本溪有130多家重点厂矿,80%以上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这座城市的工人们曾引以为豪:工厂点火冒烟,是生产兴旺的标志。”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南芬区开始了一场艰难但坚定的转型之路。本溪市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打响了“青山、蓝天、碧水”三大保卫战。在南芬区,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相继展开。据统计,本溪市累计投入2.86亿元用于居民搬迁安置和矿山修复,共治理矿山面积52公顷。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为后续的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南芬区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南芬区拥有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春天有钟乳石溶洞,夏天有大雅河漂流,秋天有关门山红枫,冬天有汤沟冰雪温泉。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据统计,仅201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本溪全市就接待游客38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29亿元。
南芬区的转型不仅带来了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正如一位当地居民所说:“放眼满山披绿,举目遍岭铺毡。”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上,更体现在人们的心中。生态保护已成为当地企业和居民的共识,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南芬区的转型经验为其他老工业基地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它证明了,即使是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只要勇于变革、善于创新,就有可能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绿带”的华丽转身。南芬区的案例告诉我们,绿色发展不仅是保护环境的需要,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望未来,南芬区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如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南芬区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