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电视剧《繁花》热播,上海和平饭店再次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与剧照合影,品尝联名定制餐。这并非孤例。近年来,影视作品带火旅游目的地已成为文旅产业新趋势。
《去有风的地方》90%外景在云南大理拍摄,该剧播出后的兔年春节假期,大理接待游客423.93万人次,同比增加219%。《满江红》上映后,山西太原古县城元宵花灯会期间接待游客68万人次。《长安三万里》带动西安城墙暑期研学线路火爆。
影视作品为何能如此有力地拉动旅游?一方面,优质内容展现了地方风景和人文风情,激发观众向往。另一方面,社交媒体时代,打卡分享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数据显示,24.5%的中国游客会在观看影视综艺后对陌生目的地产生兴趣。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些地方旅游消费只能在影视剧上映期间保持热度,“网红”难“长红”。盲目模仿导致产品同质化,难以形成持续吸引力。更严重的是,突然暴涨的客流可能超出当地承载能力,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以湛江为例,《隐秘的角落》播出后,当地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61%。但随着剧集热度消退,湛江旅游又陷入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当地居民甚至对频繁打卡的游客感到厌烦。
如何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其次,应注重旅游形象的推广传播,符合受众特征,把握时代潮流。最后,要优化“影视+旅游”联动模式,避免过度商业化。
以襄阳为例,《你好,李焕英》热映后,当地顺势推出8条旅游特色线路,涵盖传统景区与新兴景点,实现了影视热度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
影视与旅游的融合,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它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文化魅力,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美好愿景。
未来,随着优质影视作品的不断涌现和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影视+旅游”模式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如何在商业化与文化传承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发展动力,仍需要业界不断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