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2015年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共10集,每集52分钟,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制作。这部作品不仅在央视播出后广受好评,还在网络平台上持续热播,豆瓣评分高达9.5分。它为何能如此长久地吸引观众?答案或许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历史洞察。
《河西走廊》采用了创新的叙事方式,通过选取不同历史时期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围绕“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的主题,系统梳理了汉代至今2000余年来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让历史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观众理解和记忆。
在视觉呈现上,《河西走廊》也下足了功夫。它邀请了国际艾美奖最佳摄影奖获得者、英国摄影师布莱恩·麦克达马特担任风光摄影指导,确保了画面的国际水准。同时,世界著名新世纪音乐作曲家雅尼为纪录片创作的主题曲《河西走廊之梦》,更是以充满苍凉、悲壮、信仰、希望等优美旋律而震撼人心。
河西走廊,这条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长约1000公里的狭长地带,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中原与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正如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王登渤所说:“河西走廊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构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到敦煌成为西出西域的咽喉枢纽,再到武威发展成西北最大的城市,河西走廊见证了中国对外交往的历程。它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文明交流的桥梁。佛教和佛教艺术自两汉之际经河西传入内地,葡萄、苜蓿、石榴等西方物产也通过这里传入中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河西走廊》纪录片之所以能够风采不减当年,正是因为它成功地将这段辉煌的历史与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它不仅展现了河西走廊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更重要的是,它让观众意识到,这条古老的走廊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效祖所说:“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还要深度挖掘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让更多人来到河西走廊,全新感受和体验不一样的丝路古道。”
《河西走廊》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更在于它成功地将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旅游、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西部、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它让我们看到,历史并非尘封的往事,而是与当代社会紧密相连的活态存在。正是这种连接古今的能力,让《河西走廊》在播出多年后,依然能够吸引新的观众,焕发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