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斯拉夫的“语言战争”:乌克兰为何要去俄语化,独尊乌克兰语?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乌克兰的“语言战争”:去俄语化背后的民族认同与政治博弈

2023年4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正式禁止在乌克兰使用与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有关的地名。这项法律的出台,标志着乌克兰去俄语化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乌克兰的去俄语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就开始逐步摆脱俄罗斯的影响 ,确立乌克兰语的官方地位。然而,这一过程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发动顿巴斯战争后明显加速。乌克兰人民对俄罗斯的反感情绪日益高涨,推动了去俄语化的进程。

去俄语化的措施涵盖了多个方面。在语言使用方面,乌克兰政府要求在公共服务、广告、教育等领域全面使用乌克兰语。例如,基辅市议会通过决议,规定所有广告必须使用乌克兰语。在地名方面,乌克兰各地纷纷更名,去除与俄罗斯有关的地名。基辅市议会将“新罗西斯克广场”更名为“切尔尼希夫斯卡”,“列夫·托尔斯泰广场站”改为“乌克兰英雄广场站”。此外,乌克兰还拆除了一批与俄罗斯有关的纪念碑,如普希金的雕像。

乌克兰语和俄语同属斯拉夫语系 ,但两者在发音、语法和词汇上存在显著差异。乌克兰语保留了较多古斯拉夫语的特征,而俄语则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如此,两种语言仍有很高的相似度,这使得乌克兰的去俄语化面临诸多挑战。

去俄语化对乌克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它强化了乌克兰的民族认同感,促进了乌克兰文化的复兴。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乌克兰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文化差异。在东部地区,俄语仍然是许多人的母语,去俄语化政策引发了一些争议和不满。

然而,去俄语化并非简单的语言替换。它反映了乌克兰在摆脱俄罗斯影响、确立独立民族身份方面的努力。正如乌克兰文化部长特卡琴科所说,这是“永别俄帝国和苏联的形态与象征的时候了”。

值得注意的是, 乌克兰的去俄语化并非完全排斥俄语 。相反,它旨在确立乌克兰语的主导地位,同时保护包括俄语在内的所有语言的使用权利。这种平衡的做法体现了乌克兰在处理语言问题上的智慧。

展望未来,乌克兰的语言政策仍面临挑战。如何在去俄语化的同时,避免加剧社会分裂,如何在保护乌克兰语的同时,尊重和包容其他语言使用者,这些都是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

乌克兰的“语言战争”折射出一个国家在追求独立和民族认同过程中的复杂性。它提醒我们,在处理语言问题时,既要尊重历史传统,又要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保持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和谐共存,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