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挠痒痒会让人感觉舒服?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当你感到痒时,第一反应往往是伸手去挠。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愉悦感。为什么挠痒痒会让人感觉舒服?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人体感觉系统的奥秘。

痒感的产生源于皮肤浅层神经末梢或无髓神经网受到物理、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当蚊虫叮咬或皮肤干燥时,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刺激皮肤中的痛觉感受器向脊柱传递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脊髓丘脑束传到大脑,产生痒的感觉。

然而,痒感并非简单的痛觉减弱版。2007年,科学家们发现了第一个与痒觉特异性相关的基因——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基因。这一发现证明了痒觉感受独立于痛觉存在,开启了痒觉研究的新纪元。

挠痒痒之所以能带来愉悦感,与痛觉和痒觉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当指甲划过皮肤时,会产生轻微的痛觉,这种痛觉会暂时抑制痒感。更重要的是,挠痒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产生类似抚摸带来的欣快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挠痒痒会让人感觉舒服。

然而,过度挠痒并非总是好事。研究表明,挠痒会释放5-羟色胺,这种物质在抑制疼痛的同时,还会作用于神经细胞,让瘙痒感更加强烈。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痒-抓”恶性循环,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和炎症。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孙衍刚在痒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首次揭示了痒从脊髓传递到大脑的重要路径,发现大脑中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区存在一群表达速激肽的神经元,激活这群神经元会引起强烈的抓挠行为。这一发现为理解“越挠越痒”的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

痒觉研究不仅满足了我们对自身感觉系统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为治疗慢性瘙痒提供了新的思路。数据显示,约7%的人口曾被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慢性瘙痒困扰。孙衍刚表示,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寻找更加精确的药物靶点,以避免抑制所有GRPR蛋白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痒感的理解正在不断深化。从最初的“强度理论”到现在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科学家们正在一步步揭开痒的“面纱”。未来,我们或许能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止痒方法,为饱受慢性瘙痒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

挠痒痒带来的愉悦感,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人体感觉系统的复杂机制。它提醒我们,即使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感觉,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叹的科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