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过程中为什么少不了抗生素,主要原因有这4点!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吨抗生素被用于畜牧业,其中养鸡业是主要使用者之一。这种普遍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背后,折射出养鸡业面临的多重挑战和困境。

抗生素在养鸡业中的应用主要基于四个原因。首先,预防疾病是首要目的。正如昆明青山养鸡场老板李伟所言:“如果不使用抗生素,这些鸡根本活不下来。”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中,疾病传播风险极高,抗生素成为预防和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其次,促进生长是另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适量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鸡的生长。这不仅缩短了养殖周期,还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抗生素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在有限的空间内饲养更多鸡只,是现代养鸡业追求的目标。抗生素的应用使得高密度养殖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土地和设施的利用效率。

最后,抗生素的使用也是应对恶劣养殖环境的无奈之举。正如一位养殖户所说:“现在的养殖环境都不太好,所以鸡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在拥挤、不卫生的环境中,抗生素成为维持鸡群健康的必要手段。

然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也带来了严重后果。最突出的问题是耐药性。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发现,养猪场中耐药基因的出现频率比对照样本高出192-28000倍。这一现象在养鸡业中同样存在,可能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抗生素残留也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长期摄入含有抗生素残留的鸡肉,可能导致人体菌群失衡,甚至产生抗药性。

面对这些挑战,养鸡业正在寻求变革。一些规模化养殖场已经开始尝试减少抗生素使用,转而采用更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例如,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公司通过改善饲料配方、增加运动空间等措施,成功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量。

未来,养鸡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无抗养殖”。这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改善饲养环境,研发新型饲料添加剂,以及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同时,也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制定更严格的抗生素使用标准。

抗生素在养鸡业中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可以提高养殖效率,保障食品安全;过度使用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只有科学、谨慎地使用抗生素,才能推动养鸡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