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在人体手掌大拇指下的第1掌骨中点,有一个名为“鱼际”的穴位。这个看似普通的穴位,却蕴含着中医对人体、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认知。
鱼际穴属于手太阴肺经,是肺经的荥穴。 它的位置非常特殊,位于拇指本节后内侧,在隆起犹如鱼形的肌肉边际的凹陷处。 正是这种独特的形态,让古人将其命名为“鱼际”。 《灵枢·本输》中首次记载了这个穴位,而“鱼际”之名则形象地描述了其位置特征。
“鱼”在中医理论中有着特殊的含义。 它不仅指水中之物,还象征着阴中之阳。而“际”则有际会、会聚的意思。因此,鱼际穴被看作是肺经水火之聚会,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命名方式,反映了古人对人体奥秘的深刻洞察。
中医穴位的命名往往与自然现象、人体形态或特定功能密切相关。例如,鱼际穴的命名就巧妙地将人体结构与自然界中的鱼类形态相结合。这种命名方式不仅便于记忆和定位,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在功能上, 鱼际穴具有清肺泄热、利咽止痛的作用。 《神应针灸玉龙经》记载,鱼际穴可以治疗“伤风咳嗽”。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针刺鱼际穴可以改善肺呼吸功能,使呼吸平稳。此外,鱼际穴还被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发热、头痛等多种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鱼际穴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传统领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鱼际穴对因CO中毒而昏迷的病人有显著的苏醒效果。实验表明, 针刺组的血中CO含量从53.8%降至25.5% ,而对照组仅从45%降至30%。这一发现为传统中医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鱼际穴的命名和应用,生动地展示了中医理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穴位,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在当今医学日益发展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些古老的智慧,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