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西伯利亚汗国的末代统治者库楚姆,在俄罗斯征服亚洲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这位汗王的身世和抗击俄国的表现存在很多争议,但毫无疑问,他是黄金家族的一位独立而血性的英雄人物,他的辉煌事迹不仅在蒙古人中流传,也在俄罗斯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一、血仇得报,可汗崛起
在西伯利亚汗国不算太长的历史中,政权一直掌握在昔班的后裔手中。
到了15世纪中叶,昔班家族纵横四海的伊巴克汗被国内的泰布加家族诛杀,伊巴克汗的儿子穆尔塔扎不得不遁走中亚,投奔到了同为昔班后裔统治的布哈拉汗国,并在那里生下了故事的主人公库楚姆汗。
从血统上来说,
库楚姆汗是当之无愧的蒙古黄金家族后裔
,1555年,年轻气盛的库楚姆在布哈拉汗国的支持下决意出兵复仇。
此时的西伯利亚正处在泰布加王朝的统治之下,统治者雅迪盖尔无力阻拦气势汹汹的库楚姆,于是转而投奔俄国,寻求伊凡雷帝的庇护。
他以向莫斯科提供一笔巨额的毛皮贡赋为代价,取得了伊凡雷帝的支持,但俄国此时专注于攻打局势动荡的阿斯特拉罕汗国,无力出兵到额尔齐斯河帮助西伯利亚。
影视剧中的伊凡雷帝
雅迪盖尔献上的巨额贡赋没有为他带来救兵,反而激化了他与周边被统治民族的矛盾。
1563年,在库楚姆的攻击和蚕食下,四面楚歌的雅迪盖尔兵败被杀,泰布加王朝在西伯利亚的统治终结,而库楚姆则实现了为祖父报仇的夙愿,成为西伯利亚汗国的末代汗王。
二、俄国东征,抵御入侵
库楚姆汗统治下的西伯利亚汗国,西起乌拉尔山,东至鄂毕河,是一个小国家,但相较于领土面积,其3万多的人口却显得汗国更加袖珍。
西伯利亚少数民族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
,大多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
即使在库楚姆的扩张下,汗国吞并了西边汉特人和曼西人及东边鞑靼人的部分领地,但对落后的西伯利亚汗国来说,这种层次的实力仍然很难同俄国人相抗衡。
1582年,叶尔马克东征之前的形势图
俄国沙皇伊凡雷帝早已注意到西伯利亚的政局变化,垂涎于西伯利亚毛皮资源的俄国人,却无奈陷入了西方利沃尼亚战争的漩涡中无力脱身。
沙皇只好以土地和毛皮贸易的特许经营权为筹码,鼓动盘踞东部的豪门斯特洛甘诺夫家族来着手侵略行动。
斯特洛甘诺夫家族本就在为库楚姆时不时的骚扰劫掠而头疼,在沙皇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们迅速拉拢了一批以叶尔马克为首的哥萨克盗匪团,在火枪利炮的加持下,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拉开了帷幕。
1582年,准备妥当的叶尔马克将军队沿着托博尔河推进到汗国领土,10月26日,库楚姆率领从鞑靼人等民族中招募的勇士在河口的楚瓦什岬角抵抗叶尔马克的来袭。
楚瓦什岬角战役
战争开始,哥萨克士兵的炮火并没有给西伯利亚人造成太大伤亡,西伯利亚人倒成为主动进攻的一方。
不过,训练有素的哥萨克人很快便从布置好的车阵中依次射击冲过来的西伯利亚士兵,随着一声声枪响,汗国士兵很快就崩溃了,库楚姆汗无力再战,率领亲信逃离了战场。
深知无力再战的库楚姆汗放弃了首都卡什雷克城,一直逃亡到更东边的巴拉宾斯克草原。
得胜的叶尔马克稍作停留,便耀武扬威地进驻了汗国的首都,西伯利亚汗国宣告灭亡。
弓箭与火枪,难以胜利的一战
三、矢志不渝,游击战争
叶尔马克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位盗匪头子翻身一跃,成了俄罗斯的民族英雄。
来自莫斯科的赏赐蜂拥而至,让他暂时忘记了还有一双虎视眈眈的眼睛盯着他。
是的,潜伏在森林与草原中的库楚姆没有放弃斗争,他依旧等待着对手露出破绽。
叶尔马克的信使向伊凡雷帝汇报对西伯利亚汗国的征服
1585年的8月,叶尔马克得到情报,称库楚姆汗准备袭击一支来自中亚的商队,于是率领哥萨克士兵前去瓦盖河围剿。
实际上,这是库楚姆放出的“假新闻”。
那天夜里,可汗亲自带领一批鞑靼人趁着电闪雷鸣潜入哥萨克的营地,夜色中的哥萨克毫无防备几乎全军覆没,叶尔马克本人也在逃亡路上落入湍急的水流中丧命。
叶尔马克的末日
随着瓦盖河战役的胜利,叶尔马克残部退回到乌拉尔山以西,库楚姆汗再次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然而,从利沃尼亚战争中走出来的俄国,已经有了足够的精力去对抗库楚姆汗,当初被库楚姆灭门的泰布加王朝的后裔也趁机占据了汗国旧都卡什雷克。
莫斯科方面对库楚姆起初采用招安的态度,许诺给他贵族头衔和一定的物质条件。
但库楚姆对此嗤之以鼻。
不知是由于成吉思汗不屈的血液,还是身为穆斯林拒绝向东正教政权投降的信仰,总之,库楚姆依旧游荡在旧时汗国的地盘,伺机等待复国的机会再次来临。
影视剧中的成吉思汗
四、英雄末路,谢幕演出
库楚姆没有等到再次复国的机会,俄国在接下来对西伯利亚的征服中采取了堡垒战术。
秋明、托博尔斯克、塔拉等一座座俄国人的堡垒,建立在了原先属于西伯利亚汗国的土地上,严重压缩了库楚姆为代表的原住民的生存空间。
每次库楚姆遇到一支俄军,他都会失去数十甚至上百名士兵,然后再向东南或南方逃去。
为了抓到库楚姆,俄军放火烧毁他的城镇。
但可汗没有投降,也没有与俄国谈判。
他对俄罗斯控制地区的袭击虽不频繁也不危险,但沙皇政府仍对他心存恐惧,而地方政府则夸大库楚姆的实力与威胁,以此为理由向莫斯科寻求更多的支持。
库楚姆本人虽然屈服于俄国人
,但他的阵营内部却出现了分裂,各民族在俄国人的鼓动下纷纷开始向沙皇示好,这是弱小民族求得生存的无奈之举,也因库楚姆强行推行伊斯兰教而造成。
1598年,库楚姆被新沙皇鲍里斯·戈东诺夫的军队赶至鄂毕河,在伊尔门河战役中,库楚姆的家属和卫队几乎被全部捕获,仅余下他和3个儿子与最后的30名勇士。
战后,俄国人再次发出劝降信,此时的库楚姆虽年老眼瞎,但依然不为所动。
“在我强盛时都没有听从俄国沙皇的召唤,难道现在的我就会投降吗?”
今日的伊尔门河一角
戎马一生的库楚姆将儿子们送往中亚布哈拉汗国,自己则返回草原。
关于库楚姆的最后结局尚有争议,有人说他死在卡尔梅克人的追杀中,也有人称他成为突厥人的刀下亡魂。
但可以确定的是,自伊尔门河一战后,库楚姆便再未回到故土,西伯利亚的一代枭雄终究在俄国人面前没能逃过毁灭的命运。
西伯利亚汗国抗俄斗争是俄国对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征服的缩影。
对俄国人而言,库楚姆的败亡为他们打开了通向更远东方的大门,从鄂毕河到太平洋的征服之路自此畅通无阻,贪婪且勇敢的殖民者争先恐后地掠夺这片土地的物产,再没有什么能阻止双头鹰无尽的扩张。
小白说
从手刃仇敌到抗击俄国,库楚姆汗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
他试图通过伊斯兰教来整合西伯利亚各民族的努力并不成功,反而引发了信仰原始萨满教民众的反抗。
这一地区落后原始的生产力,极大限制了库楚姆汗的野心。
面对先进文明,库楚姆面临着近代化过程中弱小民族失败的命运。
然而,他的斗争虽然失败,但其不屈不挠的草原精神却为这段历史留下了一个英雄的注脚,也让他在西伯利亚的历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