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如果和汉唐盛世相比,我们今天要说的西夏,不过是个小小的国家,不足为道,但是,考虑到它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所建,国土面积不过千里,却能在与宋、辽(后面是金)两大国的对峙中存在190年之久,那就不得不让人对这个小国家另眼相看了。
西夏以武立国,这大家是知道的,但大家可能不清楚的是,
西夏全盛时期人口也不过300万,却能够凑出100万大军
,凡年满15岁以上及70岁以下的男丁,都必须进行登记并随时准备入伍,甚至妇女,也被编入行伍。
有人曾评价西方的普鲁士(德国邦国)是“
一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用这句话来形容西夏,也再合适不过了。
在以武立国的传统下,在全民皆兵的氛围中,在战争割据的形势下,西夏成了军事创新的最佳场所。
西夏正式成为一个帝国是在夏景宗李元昊登基之后
,在此之前,李继迁、李德明均对宋朝和辽朝称臣,以附属国自居。
但李元昊继位后,为达到前人所不能及的高度,为了给党项族带来无上的荣耀,李元昊决定称帝,这也便是将西夏摆在了南方的宋朝和北方的辽朝同等的位置之上,换句话说,也就相当于向宋辽宣战。
李元昊是当时最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称帝之事筹划已久,又对自己的国家国情十分熟悉,荣誉需要用战争换来,于是,他在之前的军事基础上,再次改革军队,主要表现为特种化兵种的出现和应用。
这些特种部队涵盖了当时主要的军种,骑兵叫铁鹞子,弓兵叫强弩兵,步兵叫步跋子。
所谓铁鹞子,实际上是西夏的重甲骑兵。
这支部队共三千人,分为十队,每队300人,队有队长,担任队长的人“
皆一时之悍将
”。
除了人,铁鹞子对马的选用标准也非常严格,必须是西夏河西牧场中的优质军马,才可以归入此类,故而几乎每一匹马耐力、冲刺力都可以得到保障。
此外,人与马都穿戴西夏特制的冷锻甲,这种战甲为西夏独有,既比其他铠甲轻,同时防御力也远胜于其他同时代的战甲,一般兵器,包括弓箭,都难以穿透。
在战斗时,人与马以钩索绞联,即便人战死了,尸体也会一直骑在马上。
铁鹞子是李元昊所创,一开始只用于皇家护卫,后来逐渐演变为西夏骑兵的主力,用以冲锋陷阵。
所谓强弩兵,其实之前各朝代已经出现过,在这里西夏人不过是将它强化了(主要是弓弩)而已。
据史料记载,西夏的弩的臂弓是用牛角制作而成,耐久性强,精度高,操作便捷,而弩所使用的箭支,也是西夏人用冷锻技术打造出来的,穿透力远胜过当时的宋朝和辽朝的弩箭。
强弩兵一般结阵操作,在铁鹞子冲破敌人的阵型后,强弩兵发射弩箭,对没有盾牌防御的敌人进行绞杀。
所谓步跋子,其实就是山地特种兵。
宋史中这样描述:步跋子“
上下山坡,出入溪涧,最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
”。
该兵种也算得上是因地制宜。
当时的西夏占据着黄河几字弯以及河西走廊一带,多山地,所以当地人在山林中奔走的能力以及耐力都十分优秀,因此李元昊专门组建这一支军队,用于在山谷或者溪谷中接敌作战。
这三支部队大放异彩是在宋夏好水川之战时
。
公元1041年,宋朝为彻底解决西夏之患,决定主动出兵反击西夏。
但因为谋略不得当,宋朝大将任福的两万人马被元昊包围在好水川。
李元昊先让铁鹞子冲锋,打乱宋军阵型,接着强弩兵几轮齐射,宋军伤亡惨重。
宋军试图突围,却不料漫山遍野的步跋子,截住宋军大杀一阵,最后,两万宋军,幸存的只有两三百人,这也是宋朝历史上少有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