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沟通的夫妻,如何建立起良性的沟通?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在中国,平均每分钟就有7对夫妻离婚。这个惊人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令人担忧的事实:导致离婚的首要原因不是出轨,不是家暴,而是“生活琐事”。浙江高级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所有离婚案件中,排在第一位的离婚原因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

为什么原本相爱的夫妻会因为琐事而分道扬镳?答案或许就在于他们缺乏一种关键的能力——同理心。

同理心,简单来说,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在婚姻关系中,同理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休斯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研究教授布琳·布朗在《超越自卑》一书中指出:“同理心对建立一段我们渴望的、有意义的、互相信任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夫妻往往忽视了培养同理心的重要性。他们可能因为工作压力、性格差异、沟通方式不同等原因,逐渐失去了理解和体谅对方的能力。例如,当妻子抱怨工作压力大时,丈夫可能会简单地建议她换工作,而没有真正理解她的感受和顾虑。这种缺乏同理心的沟通方式,往往会导致误解和冲突的升级。

那么,如何培养夫妻间的同理心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首先,学会倾听。真正的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对方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当你的伴侣在说话时,要全神贯注,避免打断,试着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并理解他们的感受。

其次,练习换位思考。在做出反应之前,先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他/她,我会怎么想,怎么感受?”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伴侣的立场和情绪。

第三,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多使用“我”开头的句子,而不是“你”。例如,可以说“我感到很沮丧,因为……”,而不是“你总是让我很沮丧”。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对方的防御心理,更容易达成理解和共识。

第四,避免使用“但是”这个词。当你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时,实际上是在否定对方的感受。相反,可以尝试使用“同时”或“并且”来连接不同的观点,这样可以保持对话的开放性和建设性。

最后,要记住,同理心不是要你完全认同对方的观点,而是要理解对方的立场。即使你不同意,也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培养同理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当夫妻双方都能真正理解并体谅对方时,他们就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正如李姐所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相处,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就不要较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家庭才会和睦。”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忽视了身边最亲密的人的感受。但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婚姻关系更加牢固,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毕竟,一段美满的婚姻,不是靠激情和浪漫维系的,而是靠彼此的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