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导致交通肇事罪及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标准(支持残疾赔偿金)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2019年7月11日,青海高速交警在马场垣收费站查获一起酒驾案件。驾驶人徐某某经酒精检测仪检测,体内酒精含量为32mg/100ml,构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徐某某被处以暂扣驾驶证6个月、罚款1000元、一次记满12分的处罚。

这起案件只是众多酒驾案例中的一个缩影。 酒驾不仅严重威胁公共安全,还可能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那么,酒驾肇事者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受害者又能获得怎样的赔偿?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还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酒后驾驶等情形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在民事赔偿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然而,现行法律制度在保护受害者权益方面仍存在不足。首先, 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不够明确,可能导致赔偿金额偏低。 其次, 对于酒驾肇事者逃逸或无力赔偿的情况,受害者的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最后,虽然法律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落实。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提高赔偿上限。其次,建立更加完善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为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经济支持。再次,加强对酒驾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最后,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酒驾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更是一种对他人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原则,共同营造安全、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