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GB商标被驳回来龙去脉 MLGB在网络语中是什么意思网友吐槽很低俗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2019年3月,一则关于“MLGB”商标被宣告无效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涉及商标注册的法律问题,更触及了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

“MLGB”商标由上海俊客贸易公司于2010年12月15日申请注册,并于2011年12月28日获得批准。 然而,这一商标很快引起了争议。有观点认为, “MLGB”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句粗俗的中文俚语 ,作为商标使用在服装、鞋帽等商品上,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具有不良影响。

面对质疑,上海俊客公司辩称,“MLGB”是“My life is getting better”的缩写,意在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审理此案时指出,虽然上海俊客公司主张“MLGB”标志是“My life is getting better”的缩写,但并无证据表明这种缩写方式是英文中常见的表达,也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用法为公众所知悉或者能够打消争议商标具有不文明含义给人带来的厌恶感。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俊客公司在申请“MLGB”商标的同时,还申请了“caonima”等商标,其以媚俗的方式迎合不良文化倾向的意图比较明显。这一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MLGB”商标真实意图的怀疑。

最终,北京高院在二审中维持原判,认定“MLGB”商标本身存在含义消极、格调不高的情形,予以宣告无效。这一判决不仅体现了法律对商标注册的严格要求,更彰显了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决心。

“MLGB”商标被驳回的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网络语言、商标注册和社会道德的深入思考。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低俗、粗鄙的内容。这些语言虽然在特定群体中流行,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主流社会,更不能成为商标注册的对象。

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标识,不仅代表着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更承载着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社会责任。一个低俗、消极的商标,不仅无法为企业带来正面影响,反而可能损害品牌形象,误导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如果允许“MLGB”这样的商标存在,无疑会向青少年传递错误的价值导向,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商标注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不得使用低俗、消极的词汇;其次,应当具有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传递正能量;最后,应当尊重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MLGB”商标被驳回的事件,是对公序良俗的维护,也是对商标注册的一次警示。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性和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责任,更不能以低俗博眼球。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