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那年冬天,鹅毛般的大雪簌簌而下。
叔父在江南乌衣巷的家中举办了一场文化沙龙,邀请家族子弟讨论文集,年仅八岁的她也在其中。
雪愈加密集,叔父兴致盎然,给族中小辈出了一道题:“白雪纷纷何所似?”堂哥谢朗抢先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素以“博涉有逸才”著称,众人纷纷为他的回答点赞,唯有叔父不置可否。**“未若柳絮因风起。”**她思忖片刻后,答案铿锵有力,打破了空气的寂静。
叔父循声回望,深深记住了小侄女的身影。
这个充满智慧的答案,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成为了魏晋时期独一无二的“咏絮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所处的时代,是古代贵族的盛世。
东晋建立后,士族门阀在社会各领域拥有绝对特权,皇权薄弱使得“政在士族,祭则司马”的权力格局贯穿整个王朝。
当她的叔父谢安凭借挫败桓温、击败苻坚的功勋而立于朝堂之上时,人们皆以陈郡谢氏为尊。
谢道韫的人生起点,仅凭家族名望,已经是许多人奋斗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作为“天之骄女”,她不仅有疼爱她的叔父谢安,还有一位对她影响深远的父亲谢奕。
谢奕早年与桓温关系亲密,一个爱喝酒,豪爽奔放;一个讲义气,胆小如鼠。
桓温喝不过谢奕,就躲到夫人房里,将善妒的南康公主当“挡箭牌”。
谢奕无奈,只好拿着好酒在桓温家大堂乱逛,随手拉来一个士兵痛饮,并称这是“失一老兵,得一老兵”。
谢奕的不羁与潇洒遗传给了她,使得她独树一帜。
她喜欢庄子的“无为”,又持开放态度对待孔子的礼教,认为大丈夫应有所作为。
看到弟弟谢玄不务正业时,她怒斥:“你为何只长身体不长脑子?莫非沉迷俗世,自认天资有限?”这句话犹如冷水激醒了谢玄,使他奋发图强,后在淝水之战中建功立业,将陈郡谢氏的文风传承下去。
在那场大雪之后,谢安再次召集族中子弟讨论学问,谢玄赢得满堂赞许。
谢安问道:“凭借我们家族的声望财富,你们不必为生计而发愁,为何还要注重文教,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成才?”谢玄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
谢安心里一动,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转眼间,小才女谢道韫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
谢安希望为侄女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良人。
然而,东晋时代的世家联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
能与谢氏联姻的,有且只有“王与马共天下”的琅邪王氏。
王羲之家庭的几个适龄少年便成为了谢安的考虑对象。
谢道韫虽然才情出众,但她无法亲自择定郎君,只能依赖谢安的意见。
谢安最中意的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但王献之钟情于表姐郗道茂,只能转投王徽之。
而王徽之虽然无早成名,却深得书法精髓。
一番斟酌后,谢安把谢道韫嫁给了王徽之的二哥王凝之。
然而,这个决定却坑了谢道韫一生。
曹英绘制的《王子猷种竹图》,图中坐在林下的男子是王徽之 出嫁当日,初见王凝之的谢道韫并不开心。
王凝之继承了家族的书法韵致,但在诗词歌赋上毫无才情。
而且他信奉天师道,生活爱好与谢道韫格格不入。
在家中研究符水治病,化身“王半仙”街头算命,令她十分苦恼。
最终,谢道韫与王凝之活成了陌生人。
谢道韫常回娘家,与叔伯兄弟讨论诗词,谈及夫婿则表现得鄙薄。
某次,谢安劝道:“王郎,逸少之子,汝何以恨乃尔?”不料谢道韫直言:“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她以“阿大、中郎”指谢安兄弟,以“封、胡、遏、末”指谢氏小辈,意在表明,王凝之怎能配得上她? 史籍没有记载谢安听后反应,谢道韫对叔父乱点鸳鸯谱的不满极其明确。
即便如此,在讲究“玄儒双修”的东晋,谢道韫要与王凝之和离,也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望。
既然王凝之不解风情,谢道韫便致力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汤用彤先生说:“汉代之齐家治国,期致太平,而魏晋之逍遥游放,期风流得意也。”魏晋士人自二汉时期的儒学体系束缚中解放,自我意识苏醒,重视个体价值。
谢道韫虽然每日百无聊赖,但王家常有宾客登门,谈玄论道更是常态。
谢道韫喜欢这种场合,每次一谈玄,她便命侍女搬张凳子在帘后听讲,她享受这样的时光。
清谈非易事,西汉东方朔言,“见诸玄,志为之逸,肠为之抽,专一书,转诵数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释卷,尚未敢轻言。”在清谈场上,根本没有“常胜将军”。
除了王献之、王徽之,其余人皆未入门。
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 一次,谢道韫躲在帘后听小叔子王献之与友人论道。
中途,王献之被对方观点难住,面红耳赤。
谢道韫果断递上小纸条助他化解窘境。
谢道韫通过旁征博引,将一众男士驳得哑口无言,让他们见识了她的“林下之风”。
此后,士子纷纷向她请教学问,其中包括桓温之子桓玄。
桓玄曾对谢道韫问道:“太傅东山二十余年,遂复不终,其理云何?”谢道韫答道:“亡叔太傅先正以无用为心,显隐为优劣,始末正当动静之异耳。”桓玄才疏学浅,不敢再多说一句。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度过数十年,东晋走向末期。
公元399年,桓玄联合王恭、殷仲堪发动“清君侧”,孙恩攻打会稽郡。
此时的会稽郡内史是王凝之,他对谢道韫依然不冷不热,痴迷五斗米道。
孙恩的叔父孙泰曾发动叛乱,被谢輶阻止。
这次,孙恩来势汹汹,谢道韫劝谏丈夫,他却自信可以请祷上天,不听劝告。
谢道韫招募家丁准备防守,但面对强敌,仍如卵击石。
战争无情,孙恩大军压境,王凝之与谢道韫及四个儿子全部遇难。
王家几乎成了人间炼狱。
面对丈夫和儿子的牺牲,谢道韫没有退缩,拿起宝剑准备一战。
但最终被俘,仅小外孙刘涛幸存。
见孙恩,谢道韫大喊:“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孙恩被她的豪气所震慑,放过了她和外孙。
晚年的谢道韫隐居无人知晓。
继王凝之任会稽内史的刘柳很仰慕谢道韫,登门拜会。
谢道韫最后一次展示了她的风采。
刘柳说道:“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刘柳走后,天空又下起了鹅毛大雪。
不知是感怀还是思念,谢道韫提笔写下了《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颻。
,即便命运无常,她也选择如青松般遗世独立。
我,就是那个因雪而成名、凋零于雪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