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10枪都不能击毙一个歹徒?解放军第一款制式狙击枪79/85式

发布时间:2024-09-16

很难想象,曾经与美军和苏军交战的解放军,居然没有配备制式狙击枪。

直到1979年,中越战争中受到了挫折,解放军才紧急仿制苏制SVD狙击枪,推出了79/85式狙击枪。

该枪性能并不理想,在国际上甚至不被认为是狙击枪。

来听萨沙讲述这个故事吧。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后,解放军在轻武器方面吃了不少亏。

其中一些问题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早在北越抗法期间,我国就对其进行了大量援助,派遣了众多军事人员进入北越。

而直到南越政府垮台,我国在北越仍然有大量军事人员。

当时,中越关系非常好,北越将自己装备的美苏武器赠送给我国。

因此,我国兵工设计单位获得了大量美苏武器的实物样本,从战斗机到匕首,无所不包。

解放军的军事人员和战地摄影师也见识到了北越军队的作战方式和其使用的武器。

然而,他们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中越战争爆发时,解放军因缺乏足够的狙击手和狙击枪,付出了巨大代价。

北越自建军以来,就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狙击作战。

北越正规军及游击队配备了大量SVD狙击枪,给美军造成了巨大人员损失。

美军在丛林战中,200米内往往被越共狙击手百发百中的射击所困扰。


越战中,北越军配备了SVD狙击枪的步兵团及狙击营让美军闻风丧胆。

在电影《全金属外壳》中,一个越南女狙击手不仅击毙了多名美军,还阻挡了美军一个排达数小时。

每个步兵团都有狙击班,这些狙击手经过严格训练,弹无虚发。

然而,我军却未能从美军的经验中汲取教训。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时,解放军没有专业狙击枪和专业狙击手。

每个步兵连或许配备了一两个没有狙击镜的56式半自动步枪射手,而越军配备SVD狙击枪的狙击手则四处狙击我军,造成了多名高级军官牺牲。

在战争中,解放军有两名师级高官牺牲,其中一人就是被越南狙击手射杀的赵连玉。

在战地侦查时,赵连玉被敌方狙击手击中颈部,当场牺牲。

普通官兵也常常在不知何处飞来的子弹中牺牲。

当时,我军九成以上的士兵是新兵,他们并未参加过实战。

狙击手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让很多新兵精神几近崩溃。

狙击枪对现代战争的影响非常大,而绝非可有可无。

我军的问题是,当时并没有专业狙击枪应对越军的SVD。

我军采用的56式半自动步枪没有瞄准镜,在400米距离内无法与SVD抗衡,超出400米更是被越南狙击手屡屡击伤。

唯一的应对方式就是依靠机枪或迫击炮来进行压制。

无奈之下,解放军尝试仿制缴获的苏制德拉贡诺夫SVD狙击步枪。

SVD结构简单并易于加工,中国军工在仿制方面有丰富经验,不到一年就完成了仿制,并在1981年批量生产装备前线,这就是79式狙击枪。

之后,根据前线反馈做了小幅改进,在1985年命名为85式狙击枪。

85式枪膛膛线进行了修改,79式在发射53式步枪弹时,100米距离内精度大幅下降,1000米外子弹乱飞。

仿制中照搬SVD的315毫米缠距,导致无法匹配53式步枪弹。

85式改为240毫米缠距,以匹配国内弹药。

此外,瞄准镜也有所改进。

79式仿制过程中犯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错误,主要问题在于闭门造车。

事实上,国外一般称85式为79式,但85式只是对79式问题的小改进。

苏联在1958年开始研究SVD狙击枪,1963年大量装备部队,成为苏军制式狙击枪。

SVD设计简便,游击队员经过简单训练即可使用,因此广泛出现在全球各大战场。

甚至在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阿富汗游击队用SVD狙击枪让苏军吃尽苦头。

西方认为,SVD最多是精确射手步枪,而非专业狙击枪。

精确射手步枪在500米内精确射杀敌人,并能穿透部分障碍物。

其精度、射程、杀伤力优于普通步枪,同时射速快,为步兵班提供精确火力支援。

狙击手侧重远距离射击和隐蔽,而精确射手则配属步兵连排,负责连续发射精确子弹。

苏联并未将SVD作为精确射手步枪,而是大纵深机械化作战的狙击枪。

苏联未来战争中,坦克、飞机、大炮是主角,远距离目标由重武器消灭,步兵狙击枪射程五六百米即可。

SVD设计者德拉贡诺夫和卡拉什尼科夫同龄,出身军工世家,酷爱枪械。

二战期间,他是军械师,战后转为枪械设计师,并设计了SVD。

85式长1.22米,空枪重4.3公斤,携带不便。

SVD采用短行程气动式活塞原理,转拴式枪栓运作,半自动步枪设计,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10发弹匣保证了一定的火力。

SVD外形与AK47相似,但内部结构差异大。

SVD配有光学瞄准镜和机械瞄具。

苏联狙击手使用7N1专业狙击弹,79式和85式使用53式步枪弹,导致精度不如人意。

尽管问题多多,85式枪在装备部队后,使解放军拥有了反制越军狙击手的武器,催生了一批优秀的狙击手。

比如向小平,在39号阵地狙击任务中以31发子弹击毙30人,被称为“老山第一杀手”。

独臂狙击手武凤保,也因以单臂击毙敌人,被重返战场的优秀事迹广为流传。

85式狙击枪大量装备后,解放军不再被动挨打,这也让我军接受了狙击手的概念。

85式也广泛装备武警和特警部队,但由于精度问题,在警匪作战中表现不佳。

比如1993年海南警方狙击悍匪刘进荣一役,85式狙击枪未能精准击毙目标,只是打伤了刘进荣。

警方最终依靠冲锋队伍击毙了悍匪。

85式狙击枪问题不断,在2008年匈牙利的“世界军警狙击手锦标赛”上,我方使用85式成绩落后,只获得了“进步最快奖”。

各国选手看到85式时,大喊“这是德拉贡诺夫”,纷纷与老古董合影,实在是尴尬。

85式存在瞄准器松动问题,尤其是连续射击后容易偏差,影响精度。

每次安装瞄准器后需校对,这在实战中难以实现。

在国际赛事中,我方狙击手连靶子都看不清,表现不佳,成了“还乡团”的笑柄。

尽管85式在精度上存在问题,但作为精确射手步枪仍有一定作用。

在现代化作战中,85式在低强度军事作战中尚能发挥作用,却不适合警用。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