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中医理论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活动与人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一理论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也为现代医学研究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近年来,现代医学研究为中医“七情”理论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暨南大学何蓉蓉团队的研究发现,情志应激可以增加疾病易感性。他们发现,情志应激会导致应激激素和氧化分子引起效应靶标不饱和磷脂的过氧化,从而增加应激细胞脂质过氧化性死亡方式的敏感性。这一发现揭示了情志应激增加帕金森病、乳腺癌等疾病易感性的生物医学基础。
另一项研究显示,情志应激可以通过紊乱巨噬细胞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信号调节蛋白α(LRP1-SIRPα)的“阴阳”平衡,抑制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这一发现为中医“肝郁化火”等情志病相关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的解释。
这些研究不仅验证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研究发现逍遥散能有效降低情志应激诱导的乳腺癌“易感性”。这为传统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情绪管理对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人群中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90%的焦虑症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这一数据凸显了情绪管理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
中医情志疗法强调“情志相胜”,即用一种情绪来调节另一种情绪。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胜肾,思胜恐”。这种治疗方法为现代情绪管理提供了独特的思路。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情绪管理对健康的重要性。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甚至延长寿命。相反,长期的负面情绪则可能导致多种身心疾病。
中西医结合在情绪与健康领域的研究正在取得新的进展。通过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创新,研究者们正在揭示“肝郁化火”等情志病相关证候的生物学基础。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运用现代科学语言阐明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内涵,也为疏肝泻火类中药药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模型和指标。
总的来说,中医“七情”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的结合,为我们理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它不仅强调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也为预防和治疗情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未来,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可能会为情绪与健康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