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辞官经商,隐居陶地,成为一代商圣。然而,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卓越的“扶贫状元”。在2400多年前,范蠡就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先富带后富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先河。
范蠡扶贫的典范之作,莫过于帮助鲁国穷汉猗顿致富的故事。据《史记·集解》记载,猗顿原本生活困顿,“耕则常饥,桑则长寒”。得知陶朱公富甲一方,便前往求教致富之术。范蠡慷慨传授秘诀:“子欲速富,当畜五牸。”并赠送优良的雌性牛马羊。猗顿遵照建议,在山西猗氏南部畜牧牛羊,十年间财富激增,资产堪比王公,名声传遍天下。这一故事生动展现了范蠡如何通过传授经验、提供资源,帮助他人脱贫致富。
更令人敬佩的是,范蠡在十九年间三次聚财巨万后,又三次散尽千金,救济贫交及亲朋。《史记·货殖列传》称赞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范蠡的慷慨,更彰显了他“我好,你好,大家都好”的共富理念。他不是简单地施舍,而是通过投资于人,帮助他们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
范蠡的扶贫行为,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不谋而合。他注重依法经商、诚信经营,确保自己的商业活动对社会有益。他善待员工,提供优厚待遇和成长机会,营造了“拴心凝魂”的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他积极参与慈善,扶贫济困,开创了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行为准则。
在当今社会,企业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如何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兼顾社会福祉,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范蠡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企业的发展不应局限于自身利益,而应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正如范蠡所展现的,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个人财富的积累,更在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2400多年前,范蠡就在陶地营造出了一个“我好,你好,大家都好”的和谐小社会。今天,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构建更加公平、更加繁荣的社会贡献力量。毕竟,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家,不仅能够创造财富,更能够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