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访华前,美媒让中国偿还万亿旧债,抵掉美债后我们倒欠

发布时间:2024-09-18

为中国崛起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最近通过专机前往中国,开启为期四天的访问 !这标志着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上月访华后,又一位美国高官在短时间内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同时,耶伦也是近五年来首位访华的美国财政部长。

在耶伦访华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件相关的重要事件:首先,6月底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7.25元,为七个月来的低点。

美联储正在加息,预计下半年至少会进行两次加息,甚至可能有三次加息 6月底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7.25元,为七个月来的低点 /markin 美联储正在加息,预计下半年至少会进行两次加息,甚至可能有三次加息的可能 友圈](wxb://marking)。

伊朗总统莱希发表讲话时呼吁,各国应放弃美元。

最后, 伊朗总统莱希发表讲话时呼吁,各国应放弃美元 管制 ,未来是否会影响稀土的出口?

众所周知, 美国的债务问题早已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隐患,目前已达32万亿美元

与特朗普时期的激进态度不同,民主党出身的拜登也并未采纳相对稳健的经济政策,反而推出了一系列的“竞争性法案”,在短短八个月内便为美国添加了1万亿美元的债务。

尽管美联储能够持续地增发美元,但美元的信用却并非无穷无尽。

近年来,去美元化的趋势已然显现,许多国家开始多元化其外汇储备,以避免过度依赖美元。

此外, 美国国内也承受着日益增加的压力 ,2024年大选在即,各方都需资金,而美国共和党要求拜登政府节省开支,以换取提升债务上限的“绿灯”。

在这样的内外压力下,耶伦临行前,美媒抛出一计损招。

7月4日,美国《国会山》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拖欠美国债券持有人一万亿美元的债务,美国是否会强制还款?》的文章 ,称中国目前约持有8500亿美元的美债,因此,美国政府每天需向中国支付9500万美元的日息,以避免债务违约。

然而,美媒指出,在美国积极履行债务责任的同时,中国却未履行其历史债务。

在1949年之前,美国政府以及美国投资者向当时的中国发行了大量长期主权债券,担保物则是中国的税收。

美国债券持有人基金会(ABF)目前持有的以黄金计价的债券总值已超1万亿美元。

美媒认为, 如果没有这些长期债券,中国的现状无疑会大为不同

历届美国政府因担心对华关系恶化,因此不敢强行要求中国“还债”。

然而,如今美国与中国在各个领域展开全方位竞争,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美国都应当强硬对中国索要这笔债务。

《国会山》还提及了一个历史案例。

在讨论香港回归时,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对华态度强硬,导致1987年双方达成了债务和解协议,如今的美国人似乎并未具备这样的“常识”。

至于这些债务的时效性,《国会山》提到了德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赔偿金在2010年还清,2015年,英国也兑现了18世纪的债券。

如果中国拒绝承认这笔“历史账”,美媒提出了两种应对方案:

其一,美国政府可强行将中国所持的美债及其利息用作偿还,即是不论中国持有的8500亿美元美债被当作“抵债”,同时中国还需再欠美国1500多亿美债,或者不向中国支付这9500万美元的美债利息,直接进行“抵债”。

也就是说,这样可以抵消美国对中国的债务。

其次,通过立法要求中国“遵循国际金融贸易和商业规范”,结束其“选择性违约”现象。

如果中国无法履行“偿债义务”,则应被禁止与其国有实体进入所有美元计价的债券市场和交易所。

但实际上,这两项举措美国政府都难以实施。

因为不仅仅是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若美国政府采取这些非常规手段,国际资本会很快意识到美国国家信用的丧失,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崩溃。

这种情形与拜登政府因制裁俄罗斯,错误地将美元“武器化”所遭遇的反噬有相似之处。

国家信用的建立极为艰难,而一旦破碎则易如反掌。

而第二个提议更是不可行,毕竟中国在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是中国被拒于市场之外,那些市场和交易所又岂会甘心丢掉中国这块大蛋糕?资本本身是趋利的,国际市场越依赖中国,越不会轻易放弃中国的参与。

许多人看到以上观点可能会感到困惑,毕竟中国持有美国8500亿美债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美国索要的1万亿美元欠款却鲜有人知。

中国究竟何时欠下了这笔债务?

2019年,美国田纳西州一位众议员马克·格林向国会提案,要求中国偿还两万名“债券持有人”手中总计1.6万亿美元的债务。

此事并非第一次。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每隔几年,便会有美国人翻出这样的要求,最初金额为4130万美元,后来这一数字不断攀升,至2018年达7500亿美元,2019年甚至要求达到1.6万亿美元,堪比高利贷。

恰好在2019年3月时,中国持有的美债为1.188万亿美元。

这里所提到的债券,主要指的是1911年清政府为修建“湖广铁路”所发行的债券,还有少量1913年民国政府发行的“黄金融资债券”。

此类历史债务导致了长达几十年的中美纠葛。

1979年11月5日,我国外交部收到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州法院的传票,代表三百余位美国公民的杰克逊针对中国提起诉讼,要求偿还他们的债券及利息。

美国法院接受了此集体诉讼,传票要求中国有关责任人在二十天内到法庭应诉,否则法庭将缺席判决,自然结果由中国承担。

面对这种无理要求,中国坚决予以拒绝,并将传票原封退回,同时向美国国务院提出交涉,声明根据国际法,中国政府不接受外国法院的审判。

令人愤怒的是,1982年9月1日,美国伯明翰地方法院竟然作出“缺席判决”,以中国需赔偿杰克逊等原告4130多万美元为由称,如不履行判决,将扣押中国在美资产。

法院称,尽管中国政府享有主权豁免,但因其从事的商业活动并不享受这一特权。

按照美国《外国主权豁免法》,清政府在美国发行销售湖广铁路债券属于商业活动 ,且中国政府“用出售该债券的资金修建了湖广铁路,该铁路至今仍在运行,是中国铁路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被告并不能享有给予外国政府的豁免权。”

此格式的判决是悖论。

根据美国法律,1949年之前的债务并未受到约束。

也就是说,追溯中国偿还“清朝债”或“民国债”,实属荒谬。

伯明翰法院的判决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迅速发声,指出:“新中国是经过中国人民长期斗争诞生的,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的旧政府已被新政府所取代。

承认和偿还这类债务,相当于否定中国人民为解放和民族复兴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这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

新中国成立当天即对外宣布不承认任何不平等条约,所有迫于压力签署的借贷合同都无权偿还。

世界对前政权所欠不合理债务普遍持拒绝态度。

苏联建国初期便曾对外宣布,不承认沙皇俄国时期欠下的所有政府债务。

1984年10月26日,伯明翰法院撤销了此前的缺席判决,但杰克逊和其余原告并不甘心,试图继续上诉至巡回法院。

巡回法院随后于1986年7月25日维持了原判。

但杰克逊继续不死心,持续上诉至最高法院,最终于1987年3月9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维持原判,标志着这场历时八年的“湖广铁路债券案”宣告结束。

一场诉讼之后似乎令美国某些人死心,然而到了2023年,依然有人翻出这段过往,要求中国偿还不具实际基础的债务。

对于某些美国人来说,提起对中国的诉讼,不仅是抹黑的机会,更是藉此翻身的良机。

假如中方妥协,将有可能掀起“翻旧账”的风潮,清朝的不平等条约也会被推上台面,对中国进行国家层面的敲诈。

从“追责中国债务”这个议题被提出,我们也能看出如今美国债务问题的无奈,一方面经济实体疲软,另一方面虚拟经济动荡。

随着区块链概念的衰退,美国只得出这些“下策”。

看似“抵消中国债务”的美好愿景,实际上将对美元金融体系以及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美债的信用问题首当其冲,设想一下,只需要美国政府翻一翻历史书,就能否认所有国家通过正规途径认购的美债,甚至可能出现反向对账,这必将引发全球恐慌,任何与美国存在历史纠纷的国家都会忧心忡忡。

另外,美国的历史账本上,还有大量不当债务。

如果追溯到法律精神,美国政府不仅需要归还现在的200万平方公里领土,还需赔偿众多国家,包括墨西哥等。

而如果更早追溯,美国人对于美洲大陆的领土合法性也值得商榷,这些土地均源自对印第安人的掠夺,美国何时才会向印第安人道歉并补偿呢?

此外,对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构成了严重挑战,针对中国的歧视性政策明显违反了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原则。

先前拜登政府的多项“竞争法案”已引发全球反对,尤其是芯片法案更遭到中国原材料供应的强烈反击。

最后还可能引发主权纠纷。

中国历朝历代强大,如今越南称为“交趾郡”,如要纠缠历史旧账,中国将会在一夜之间多出大量主权声索。

八国联军侵华就是历史事实,而如今中国的综合实力足以支持“光复故土”。

因此,争论中国的历史债务实际上与美国官方的立场关系不大,更多是某些政客与媒体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的工具,旨在敦促美国政府赖掉国债,进而加剧中美紧张局势,借此对中国进行政治攻击。

同时,美国政府若想赖账,借口从来不少,纵使没有所谓的“1万亿美元债务”,也总会找其他理由。

历年来美国对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国的“赖账”,都没有正当理由,俄乌冲突后冻结俄罗斯的美债并停止支付利息的行为同样没有合理解释。

先前美媒披露沙利文的建议,声称只要中国免除美国的一万亿美元债务,美国即会不再干预台海事务。

总之,对于美国来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中国唯有加强自身发展,获取能抵御美国“赖账”的实力,才是最佳的自我保护策略。

【兵国大事】认为,中国应在美债之外寻找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

目前与中国关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如伊朗、俄罗斯、阿根廷和巴西等,既地广人众,又均为发展中国家。

将资金投入这些对华友好的国家,远比去投资可能随时对中国施加压力的美国要明智得多。

那么,耶伦的此次访华究竟会带来什么变化呢?让我们共同期待,愿我们把握主动权,坚定立场,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