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贪恋权力、篡改宪法、复辟帝制最终走向覆灭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袁世凯,一个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对权力的渴望与追求,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袁世凯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袁世凯权力观根植于封建专制思想

袁世凯的权力观深受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顾维钧曾评价说:“袁世凯不懂得共和国是个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共和国为什么一定比其他形式的政体优越。”这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使得袁世凯难以理解和接受民主政治的价值。

袁世凯对权力的渴望,从他篡改宪法、复辟帝制的行为中可见一斑。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削弱大总统的行政权力来制约袁世凯。然而,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不久,便废止了依据《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天坛宪法草案》。

1914年5月,袁世凯召集约法会议,制定了被称为“袁记约法”的《中华民国约法》。这部约法废除责任内阁制,改行总统制,将参议院变成总统咨询机构,实际上使袁世凯成为“世袭大总统”。李大钊评价说:“以新约法为物,无吾侪管窥法理之余地。”

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全国反对浪潮

袁世凯对权力的追求并未止步于此。1915年,他开始策划复辟帝制。袁世凯先是发布尊孔令,恢复祭孔和祭天典礼,接着又授意手下在社会上散布“共和不适于中国国情”的言论。同年8月,袁世凯的美国顾问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公开鼓吹君主立宪政体最适合中国。

1915年12月,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废除民国纪年,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然而,袁世凯的复辟行为遭到了全国各阶层的强烈反对。英国《泰晤士报》当时报道说:“所有有头脑的中国人对恢复帝制根本是不削一顾的。”

袁世凯失败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启示

袁世凯的失败,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训。它告诉我们,任何违背历史潮流、违背民意的政治行为,最终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袁世凯的失败,也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促使人们认识到,建立一个真正民主、法治的现代国家,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权力观念,建立一套能够有效制约权力、保障人民权利的政治制度。

袁世凯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缩影。它既反映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转型的艰难历程,也启示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尊重人民意愿的政治制度,才能真正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