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定调!现房销售真的要来了

发布时间:2024-08-29

Image

住建部近日明确表态,将“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这一表态标志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加速向现房销售模式转型。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8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住建部将“指导地方选择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土地出让时就约定实行现房销售,结合实践制定配套政策”。这一表态不仅回应了市场对现房销售的期待,也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现房销售的推进源于预售制带来的诸多问题。长期以来,预售制虽然加速了房地产开发进程,但也带来了交付风险、房屋质量问题等隐患。中指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8%的受访居民选择不购房的原因是担心“项目会烂尾”。华泰证券的研究显示,2024年上半年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已提升至26.7%,为2010年以来的最高值。这些数据反映出市场对现房销售的强烈需求。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纷纷开展现房销售试点。北京市自2021年起在土地出让中引入“竞现房销售面积”环节,2022年第四轮集中供地的6宗土地均有“竞现房销售”条件。上海市也在部分地块中试行现房销售,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地块要求全部以现房销售。此外,山东、安徽、四川等省份也明确表态将因地制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现房销售试点。

现房销售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深远。对房企而言,现房销售无疑会增加资金压力,延长回款周期。但同时,这也倒逼房企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购房者来说,现房销售意味着“所见即所得”,大大降低了购房风险。对政府而言,现房销售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减少因烂尾楼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

然而,现房销售的全面推行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房企的资金压力问题,这需要政府在土地出让、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其次是市场接受度问题,如何平衡现房销售与市场供需关系,避免造成房价波动,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探索。最后是制度衔接问题,如何在预售制和现房销售之间平稳过渡,需要政策的精心设计和实施。

总的来说,现房销售是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一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过渡政策,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企业应主动适应新变化,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则需要理性看待这一变革,给予必要的耐心和支持。只有各方携手,才能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发展,实现“住有所居”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