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1992年8月,“四人帮”主犯王洪文因病去世,那一年他57岁。
他人生的最后16年,都是在秦城监狱中度过的。
回顾王洪文短暂的一生,不啻是一场高开低走的闹剧:从贫苦的放牛娃到被伟人选定为第三个“接班人”,最终沦为阶下囚,甚至去世后也未能入土为安。
建国之初,王洪文应征入伍,16岁时随二十七军进入朝鲜半岛,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
战争期间,他担任军部警卫员和通信员,并于同年入党。
复员后,王洪文被分配到上海国棉十七厂,从保全工逐步做起,最终成为该厂的保卫干事。
随后,十年动荡开始,王洪文乘势崛起,不仅成为了“工总司”的领导者,还进入了上海市革委会任职,一时间成为了上海的名人。
按理来说,无论王洪文在上海如何出名,也不至于引起伟人的注意,但老天却给了他一个天大的机会。
1967年,伟人在周总理的安排下从武汉抵达上海。
恰逢此时,上海“大红人”王洪文率领30余万工人,在外滩与反对革委会和“工总司”的组织发生武力对峙。
伟人看到这一幕后,对王洪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王洪文可谓官运亨通,尤其是调入上海市委后,他的座次不断提高。
到了“九大”召开之时,王洪文的人生开始发迹。
尤其是1972年调入北京后,更是一路顺风顺水,并在“十大”当选为副主席。
在担任副主席时,王洪文仅38岁,小学未毕业就参军,而且在参军前也只是个农民。
更重要的是,王洪文不仅拥有一定的从政经验,而且在特殊时期坚决站在伟人一边,立场非常坚定。
因此,伟人在经过多次考虑后,最终选中了王洪文。
令人意外的是,在王洪文离开上海赴北京前,他居然向结发妻子崔根娣提出离婚,这一点与张春桥有些相似。
崔根娣与王洪文在国棉十七厂工作时相识,她是纺织女工,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随着王洪文仕途的不断攀升,夫妻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许多人认为王洪文提出离婚是因为他的地位变了。
然而在“四人帮”被粉碎后,通过王洪文在秦城监狱的表现来看,也有人认为他可能预感到自己会有今日的结局。
为了不连累妻子和孩子,王洪文多次与崔根娣闹离婚。
不论动机如何,王洪文最终未能与崔根娣离婚。
1992年王洪文因肝病去世后,崔根娣将他的骨灰带回老家,但迟迟未下葬,这让许多人感到意外。
后来,王洪文的女儿王亚萍揭示了真相。
原来,崔根娣一直将王洪文的骨灰供奉在家,是为了警示后人,让孩子们严于律己,成为正直的人。
事实证明,她的教育非常成功。
王洪文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王洪文的三个子女分别都成为了富商。
长子王亚军在古董行业颇有名气,他经常向相关部门捐赠艺术品,以回馈社会。
次子王亚民与母亲一起生活,经过多年打拼,也成为了商界翘楚。
小女儿王亚萍在商业上的成就更是超过两个兄长,她的酒水业务遍布全球,在多地拥有自己的酒庄。
美国曾希望她入籍,但王亚萍始终未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