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汉服是指汉代的服饰吗?汉装、华服背后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4-09-19

圣者曾说,“ 一朝文化,一朝服饰 ”,中国古代服饰随着朝代变迁不断更新,这展示了不同年代人们的智慧。
我们应全面了解每个朝代的服装,这有助于对历史的全面认知。
不忘初心,追寻本源,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中国传统服饰中的汉服,它展现了不同朝代的多彩文化风貌。

汉服的起源
[汉服,即华夏衣冠,也称作汉装、华[汉服,即华夏衣冠,也称作汉装、华[汉服,即华夏衣冠,也称作汉装、华[汉服,即华夏衣冠,也称作汉装、华 汉服,即华夏衣冠,也称作汉装、华服 ,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拥有五千年历史。
传说汉服起源于黄帝时代,当时开始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麻布被用于衣物,随后养蚕和丝纺技术被发明,人们的衣冠服饰逐步完善起来,黄帝时代引入冕冠,逐渐形成了服饰制度。


汉服的基本形制
中国传统服饰被视为中国国粹,亦是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
汉族传统服装有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基本形制。
古人将穿在上身的襦、衫、袄等称为“衣”,而将下身的衣物称为“裳”。“上衣下裳”是汉服最古老且始终延续的服制。
尽管这种服制的流行地位被其他方式取代,但在后世最高级别的礼服(如冕服)中仍然保持。

除了衣裳制外,汉服还包括通裁制、分裁制等。
上衣下裳制大约起源于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 这一传说可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
这种形式一直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基本形式。
上衣下裳的样式优雅美观,颜色搭配丰富多样,是许多人喜爱的传统样式。

汉服的特色
汉服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据说黄帝的配偶用丝绸做衣。
汉服通常有宽大的袖子及裙装上衣,腰带常用玉石装饰,被认为是真正中国文化的象征,反映了儒家对仪式、音乐及道德理想的渴望。

古代中国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由水、火、木、金属、土五种元素演变而来,每个元素有对应颜色,象征该元素特性。
尽管色彩与元素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是固定的,但对色彩的重视从一个朝代到另一个朝代,一直尤为重要,尤其在服装方面。
汉服是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最佳体现,是华夏礼仪文化之组成部分,这些特点在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中均有迹可循。

所以,汉服不仅样式在各朝代有所不同,颜色也不尽相同。
夏朝及秦朝常见黑色汉服,因为秦朝取代周朝,周朝属火德,而水德尚黑,所以秦始皇立服饰皆为黑色。
商朝汉服多为白色,给人冰清玉洁之感,穿上去非常引人注目。
唐朝汉服多为黄色,表示盛世,大唐繁华,黄色象征雍容华贵。
周汉明三朝皆为赤色,赤色给人热情澎湃的感觉。
青色也常见,其汉服飘逸如仙。

汉服分为五种颜色对应阴阳五行之说,黑象征水,赤象征火,青象征木,白象征金,黄象征土,每种颜色都有其含义。

汉服的文化礼仪
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体现,承载了汉族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说起汉服与中国礼仪文化的关系,可谓一脉相承。
汉服在古代礼典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周礼中的五礼八纲: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八纲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
冠礼和婚礼是嘉礼的核心,祭礼即吉礼。
汉服在这些礼仪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服映射人文历史,包含了古人的礼法观念。
最早“汉服”记载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竹简: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汉书》中也有记载,汉服象征特定环境下的礼仪。

在众多汉服中,唐朝体制最为独特,分为法服和常服。
法服指传统礼服,冠冕衣裳。
古人做事讲究礼,这不仅代表礼貌,更是等级象征:不同场合穿不同的衣服,如祭天与上朝不同。
不同身份的人,衣服颜色也不同。
唐代平民多穿白衣,这种变化使服饰体系化和正规化,实际上追求的是不变的宗法制度。

因为“变”,汉服适应各个时代需要,未被抛弃。
而其真正的生命力源于“不变”,即古人的礼法和文化。

如今,汉服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服引起世界性的关注。
它不仅在中国年轻人中广受欢迎,在世界上也引发了汉服热潮。
受人追捧的本质原因不仅在于它的样式,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的中国礼仪和文化。

汉服的美学意义
汉服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伟大传承,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经历了漫长时光洗礼,展现出秦朝的简约朴素、汉朝的端庄大方、唐朝的秀丽唯美、宋朝的瑰丽典雅和明朝的庄严肃穆。
对于怀揣古风梦的女孩子来说,穿越回古时体验一把古代女子的美丽是心中所愿。
汉服美丽、潇洒、轻盈、飘逸,自带仙气,远观如画中仙女,美得摄人心魂。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是杨贵妃唯一留传的诗篇,描绘了霓裳羽衣舞的美丽和汉服的华丽。

汉服的市场价值与现代影响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学教育的兴起和古装电视剧的热播,汉服逐渐形成了一股风潮。
汉服款式不断复兴,融入现代社会,并开始被更多人所了解、认可和接受。
自2003年以来,越来越多人认识汉服,接纳汉服,更多人加入汉服复兴的队伍,为推广汉服和传统文化不断努力。

例如,在国外的留学生中,有人从日常穿着到创业选择都倾向于汉服。
正如汉服复兴者所言,“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 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外在部分,通过汉服带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让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不断传承和发扬。

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四千多年,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品格和思想文化的服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设计师加入现代改良元素,使汉服既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又赋予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创新,从而达到新的审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