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是什么意思?这泥菩萨又是谁呢?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这句俗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泥塑的菩萨像在水中被浸坏的场景。它比喻一个人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谈不上帮助别人。这个比喻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触及了人性深处的脆弱与无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泥菩萨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泥塑的菩萨像虽然外表庄严,但本质脆弱,这恰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常。正如俗语所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它提醒我们,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求人不如求己。

这句俗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在《旌阳宫铁树镇妖》一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这段话生动地描绘了泥菩萨在水中的困境,形象地表达了“自身难保”的意思。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俗语仍然广泛使用。例如,当有人请求帮助时,我们可能会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我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帮你?”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贴切,体现了中国语言的智慧。

然而,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并非绝对。在湖北黄陂区云雾山下的泥人王村,就有一个例外。这里的泥塑工艺独特,制作的泥像遇水不损。泥人王在制作泥像时,不仅在泥胚上做文章,还加上了桐油、猪血、糯米等材料,经过反复刷涂晾干,最终制成能过江的泥菩萨。这种工艺与现代的玻璃钢制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

泥人王的技艺不仅体现在工艺上,更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他们制作的500罗汉像在两次长江大水中都完好无损,这不仅是对“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俗语的挑战,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的证明。

从“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这句俗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深邃与智慧。它既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又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泥人王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并非一成不变,创新可以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这正是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秘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