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左宗棠麾下第一悍将,值得后世铭记

发布时间:2024-09-15

Image

1876年,年仅32岁的刘锦棠率军进入新疆,开始了他收复失地的征程。作为左宗棠的得力助手,刘锦棠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就成功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刘锦棠的军事行动堪称神速。1876年8月,他率军首战黄田,随即攻克古牧地。清军在六道湾山梁上架炮对城内只轰了一炮,敌军就如鸟兽散。收复乌鲁木齐后,刘锦棠又率军在达坂城全歼阿古柏军主力,与其他各军配合相继收复吐鲁番、托克逊等地。1877年,刘锦棠再亲率各军迅速南下推进,连续收复库尔勒、库车、拜城、阿克苏、乌什等天山南部各地。年底,他又从阿克苏出发,长途进军,亲率各军收复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等城。

刘锦棠的军事行动不仅迅速,而且策略得当。他严格执行左宗棠“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部署,审时度势,正确选择目标,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由于西征的正义性,再加上严明的军纪,刘锦棠的军队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正如美国学者马士所言,刘锦棠“可与西方国家统帅们最光辉灿烂的功绩相比拟”。

然而,刘锦棠的贡献不仅仅限于军事领域。在收复新疆后,他积极投身于新疆的治理和建设。刘锦棠是新疆建省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提出将新疆与甘肃合为一省,称为甘肃新疆省,设立甘肃新疆巡抚和布政使,主管全疆军政事务。这一方案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标志着新疆建省的开始。

在具体治理方面,刘锦棠制定了新的《新疆屯垦章程》,组织各族军民在天山南北大兴水利,大兴屯田,对于尽快恢复各地因战乱遭受破坏的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他还组织各族军民修城筑路,建造各级官府衙门,既增强了各地的防御力量,又保证了各级机构的正常运转。

刘锦棠与左宗棠的关系也值得一提。左宗棠对刘锦棠极为器重,曾评价他“英锐果敏,才气无双”。在左宗棠的提携下,刘锦棠得以在年轻时就担任重要职务。同时,刘锦棠也深受左宗棠的影响,继承了左宗棠的治疆理念和策略。两人在收复新疆和治理新疆的过程中密切合作,共同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锦棠的一生,尤其是他在新疆的14年,为新疆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收复了失地,还推动了新疆的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刘锦棠的历史地位,正如他自己在左公祠题写的楹联中所说:“开荒肥莽榛,公规厥始,我竟厥成。”他继承了左宗棠的遗志,完成了左宗棠未竟的事业,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