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9
“脱颖而出”的“颖”字,其本义是指锥子的尖端。这个成语源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毛遂自荐的故事。当时,毛遂用“颖”来比喻自己的才能,表示如果有机会,他的才能就会像锥子的尖端一样显露出来。
在《说文解字》中,“颖”字的解释为“禾末”,即谷穗的末端。而在成语“脱颖而出”中,“颖”的含义有所引申,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解释:
锥芒:即锥子的尖端。《辞海》和《成语熟语词典》采用了这个解释,比喻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镶嵌锥子的环:司马贞《索隐》引郑玄的注释中提到“颖,环也”。《现代汉语词典》也采用了这个解释,表示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不仅仅是露出尖端。
嵌锥针的两片铁:《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解释“颖”为指嵌锥针的两片铁,或者用来箍住两个铁片的环。这个解释强调了锥子穿透布袋时,连同嵌针的铁片也露了出来。
物体的尖端:这是对“颖”字的直接引申义,泛指任何物体的尖端部分。
综上所述,“脱颖而出”的“颖”字,无论具体指代锥子的哪个部分,其核心含义都是指才能或能力的显露。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展现自己的才华,超越众人,得到认可。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