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坏的爱情有毒,小心坏感情给你带来的5个人生危机

发布时间:2024-09-15

Image

“恋爱脑”这个词近年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它描述的是一种在恋爱中过度投入、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然而,这种看似甜蜜的状态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对个人身心健康的巨大威胁。

“恋爱脑”的主要特征包括单方面付出、患得患失、反复原谅对方等。东南大学心理健康社团指导教师王婉睿指出,“恋爱脑”通常具备爱情至上、自我牺牲两个特点。他们在恋爱关系中多半会过分美化关系中的对方,忽视关系中的隐患及不安全因素;强化关系中对方的需要,弱化关系中自己的需要;完全信任对方,以至于失去独立判断能力,不假思索、无底线地为对方付出。

这种恋爱模式的形成与个体的依恋风格密切相关。王婉睿解释道,产生“恋爱脑”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对方的爱,同时害怕失去对方的爱。“本质上是因为个体的依恋需求未被满足,他们想通过向对方寻求更多的关注,证实自己是被爱的。”

“恋爱脑”对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可能导致身心健康问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状态,容易引发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和肌肉疼痛等身体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损害。其次,它会影响人际关系。过度依赖恋爱关系可能导致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疏远。再次,它可能阻碍个人的学业或职业发展。过分关注恋爱关系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那么,如何识别自己是否处于“恋爱脑”状态呢?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是问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我是否觉得自己是“不好的”、“不可爱的”、“没有价值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需要警惕了。

摆脱“恋爱脑”并非易事,但并非不可能。首先,我们需要向内心探求,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安时,及时提醒自己用合适的方式调节。其次,要调整不合理的想法,注意区分现实和自己的感受。最后,要学会自我肯定,记录自己的优势、长处或做得还不错的地方;打开交际圈,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建立健康的恋爱关系是摆脱“恋爱脑”的关键。这需要我们在0和1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完全放弃爱情幻想,也不在爱情中迷失自我。正如王婉睿所言:“恋爱中的人想要做到完全独立或完全附庸是很难的,我们或许可以在0和1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完全放弃爱情幻想,也不在爱情中迷失自我。”

总的来说,“恋爱脑”虽然在短期内可能给人带来甜蜜的错觉,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学业或职业发展都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我们需要警惕这种不健康的恋爱模式,学会在爱情中保持自我,建立平等、尊重、相互支持的健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