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九眼桥,这座横跨成都锦江的古老石拱桥,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从明代的交通枢纽,到现代的夜生活地标,九眼桥不仅是成都的地理坐标,更是这座城市文化变迁的缩影。
九眼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原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它是一座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4宽3高3丈,下有9洞,因此得名“九眼桥”。这座桥的建造凝聚了当时成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据《华阳县志》记载,建桥工程由承奉司鹏荣监理,他早晚吃住在工地,与工匠们同甘共苦。经过四年辛苦劳作,桥最终建成。
九眼桥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古人常用“长虹卧波”来形容石拱桥的壮丽,但九眼桥却更像一张“弯弓”。在桥南不远处,有一座与桥同期建造的回澜塔,形成了“桥是弯弓塔是箭”的独特景观。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还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建筑美学的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眼桥见证了成都的繁华与变迁。20世纪50年代前,这里一直是热闹的水码头。据记载,从水路出成都下重庆,都得从这里搭船启程;而从外地水路运来的货物,也得在这里上岸。直到70年代,桥下还有临水的客栈,门前的石桩留着一圈圈拴船缆的凹痕。桥南沿江一条木板老街,拥挤着小饭馆、干杂店、肉铺子、书铺子、电影院和川流不息的人群。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九眼桥也面临着新的挑战。1992年,因旧桥有碍泻洪而被拆除。1999年7月,古九眼桥异地重建方案出台,重建的九眼桥距原址1.9千米。2001年11月,仿古九眼桥主体工程完工,保留了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九孔石拱桥形象。
今天的九眼桥,已经成为成都夜文化的标志之一。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里就是一片灯红酒绿。九眼桥“酒吧一条街”汇集了大大小小上百家酒吧,成为成都夜生活文化的代表。与此同时,九眼桥周边也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水井坊博物馆、合江亭等,展现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九眼桥的变迁,折射出成都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包容。它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现代生活的参与者。从古老的交通枢纽,到现代的夜生活地标,九眼桥始终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座桥,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承载着成都人的记忆与梦想。